20222021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

中科医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一、

发起单位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地震学会

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组委会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承办单位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协办单位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二、

会议组织机构

三、

会议时间和地点

时间

年10月16日-10月19日,10月15日报到。

地点

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滨海新城东湖路35号

四、

会议日程安排

10月15日:会议报到;

10月16日:上午分会场专题报告,下午大会特邀报告;

10月17日-19日:分会场专题报告和有关专题活动。

五、

《年刊》编委会(按拼音排序)

六、

会议学术活动

1.大会特邀报告(另行通知);

2.学术论文报告讨论会(按如下专题提交论文,实际分组将根据投稿情况具体安排。报告分为口头、展板两种形式)。

点击下方红色字体

可进入各大版块

(一)空间与行星科学(1-6专题)

(二)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应用(7-24专题)

(三)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5-41专题)

(四)地震形成机制与灾害预防(42-53专题)

(五)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54-57专题)

(六)地球深部结构与动力学(58-66专题)

(七)壳幔相互作用与大陆演化(67-70专题)

(八)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71-78专题)

(九)深地过程与物质循环(79-82专题)

(十)造山带构造演化及其气候-成矿效应(83-91专题)

(十一)沉积学、沉积盆地与资源能源(92-97专题)

(十二)成矿作用与找矿勘查(98-专题)

(十三)油气成藏机理和富集机制(-专题)

(十四)古生物学与地球生命演化(-专题)

(十五)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计算(-专题)

(十六)学术论坛(-专题)

(一)空间与行星科学

(1)太阳活动及其空间天气效应

召集人:汪毓明冯学尚李波何建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日益密切。太阳是空间天气的源头,各类太阳活动以不同的形式将太阳上释放的能量向地球和行星传输,如持续吹拂着的太阳风、剧烈爆发的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CME)等。这些结构经由日球层空间传播后到达地球和行星,并与地球和行星所处的空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引起一系列的扰动现象,从而导致空间天气的变化。剧烈的扰动往往还会形成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安全。本专题旨在利用观测、模拟和理论解析等方法,对太阳活动的发生、发展和传播等各个物理过程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从而进一步理解它们的空间天气效应,推动空间天气预报的发展。

(2)磁层中的等离子体物理过程

召集人:王荣生符慧山杜爱民陆全明

地球磁层是太阳风和地球内禀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的。太阳风将物质和能量输运入地球磁层,引起磁层内部的多种爆发事件,例如地磁暴、磁层亚暴和电离层暴等。爆发事件会影响航天、通讯和人类日常生活。爆发事件发生过程中,磁层各区域发生的等离子体物理过程使磁能被释放及转移,使得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之间相互耦合。研究磁层中的等离子体物理过程,可以理解太阳风磁层之间和磁层电离层之间的耦合过程,为有效避免和降低爆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本专题旨在探讨磁层中的各种等离子体物理过程,包括磁场重联,波粒相互作用,太阳风磁层耦合,磁层电离层耦合等物理过程,促进我国空间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3)行星物理学

召集人:倪彬彬崔峻魏勇汪毓明宗秋刚

随着我国火星探测计划的实施、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的成立以及《EarthandPlanetaryPhysics》期刊的发展,我国行星物理学研究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本专题围绕行星、卫星、彗星等太阳系天体,涵盖的内容包括:①行星大气与空间环境研究,包括行星大气层、电离层、磁层等;②行星内部结构研究,包括行星内部构造、重力场、磁场、发电机理论等;③比较行星物理学研究,包括行星与地球之间、不同行星之间的对比;④多学科交叉研究,包括行星物理学与行星地质学、行星化学等方向的交叉,以及对行星整体演化历史的探索;⑤与行星物理学有关的其他研究,如探测计划方案、仪器设计、探测器轨道设计等。

(4)天体化学与行星科学

召集人:缪秉魁刘建军秦礼萍胡森刘建忠

空间科学和行星科学是国家中长远科学发展规划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计划的顺利开展,我国天体化学和行星科学均得到快速发展。为了总结经验,加强交流,促进创新,本专题拟讨论的主题包括如下:①探月工程进展及月球科学研究成果;②火星探测等深空探测工作进展及行星科学研究成果;③天体化学理论和实验分析进展;④陨石学研究进展。

(5)火星表面物理场

召集人:葛亚松鄢建国王华沛张铁龙梁旭东

随着我国火星探测计划“天问一号”的实施,我国行星物理学研究进入了崭新的一个阶段。天问一号将通过环绕器、着落器和巡视器一步实现对火星“绕落巡”的科学探测,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对火星表面物理场的多手段立体综合探测。本专题围绕有关火星表面物理场的科学问题,涵盖的内容包括:①火星磁场研究,包括火星岩石圈磁场特性、磁场起源与演化、发电机理论等;②火星大气与空间环境研究,包括大气层、电离层、磁层等;③火星重力场与火震研究,包括重力场建模、火星内部结构等;④多学科交叉研究,包括火星物理学与火星地质、火星化学等方向的交叉;⑤与火星表面物理场有关的其他研究,如火星物理场探测技术、火星探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等。

(6)地球与行星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召集人:王世民蔡永恩孙涛罗纲

揭示地球与行星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演化是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的一个根本目标。由于地球与行星内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地球与行星动力学研究需要将理论模型的探索与多方面的实际观测资料以及岩石矿物物理性质计算与实验数据有机结合,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本专题旨在交流和讨论地球与行星内部动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以下内容:①地球与行星内部结构;②岩石圈动力学、核幔动力学;③高温高压岩石与矿物物理学;④构造物理学;⑤地震地质学;⑥地球与行星动力学数值模拟和解析计算方法。

(二)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应用

(7)AdvancesinGeophysicalResearch

Conveners:YueHan,YuChunquan,HanPeng,ShiXuhua,WangTeng

Geophysicalresearchesusequantitativephysicalmethodstoinvestigatesolidearthproblems.Inthepastcentury,geophysicsserveasoneofthemosteffectivedirectiontostudythestructureoftheearthinterioranddiversephysicalprocesses.Inmoderndays,geophysicalstudiesrequireintegrativeimplementationofdiverseobservational,experimenta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lw/13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