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个人基本信息本科学校:湖南某双非院校
本科专业:环境科学
辅修专业:无
本科绩点排名:1/33
英语成绩:四级六级
论文情况:二作SCI二区一篇
科研竞赛情况: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校第二届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优秀奖
入营offer: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海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参加)、南京农业大学(未参加)、中南大学(未参加)、东华大学(未参加)
录取offer: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重庆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最终去向:同济大学(学硕)环境科学
2
前期准备我的前期准备时间可谓是十分漫长。由于高考失利,我被现在的本科院校所录取,极不甘心自己的人生就此被命运定义(我就读的高中是县内最好的一所高中,以我当时的能力足至少上一所大学),所以读研的想法从我刚进大学时就开始萌生。我选择的环境科学专业正是为读研所服务的,我热爱科研,以后也立志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想通过去一所高校读研来重新刷新简历,所以我用打算用大学四年的努力继续书写我的青春,我也想过一个既充实又快乐的大学生活,无悔自己的人生。
入学一个多月我也渐渐熟悉了大学的生活节奏,慢慢地,我也开始逐渐规划起自己的未来,摆在我前面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花4年时间考研,从现在就开始备考,一心一意只为学习,冲击名校;要么花3年时间保研,从学习、工作、科研、竞赛四个方面齐发展,拼一个无悔人生。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大一下学期进入实验室展开科研实验我才有了清晰的方向。实验室里我遇到了一个人很好的同专业大四的学姐,她是来实验室做毕业实验的,也是经历完考研,闲下来的时候我和她也会聊聊天,学姐谈到她是保研失利才去考研的。
考研这条路很难走,几乎是一个人在奋斗,不像高考那样会有人带你系统的复习,学姐提醒我说能走保研尽量不要考研。我也心想我不是高考失利过吗?我真的害怕遇到下一个人生大考时再次失利,这样我真的很看不起自己。所以保研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便开始行动了,开始不了解保研政策,所以只能尽量做好该做的东西,四六级一次性过,每门科目尽量往高的分数考,拿到很多资格证书,实验室一有空就去,争取早日出成果,而且大一我也加入了院学生组织,也受到了大二学姐的鼓舞,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我便慢慢努力,独自绽放。
大一下来我位居专业第一,带着这样的成绩进入了大二学年的学习,大二的专业课繁多,且课程难度加大,加之我留任了部长,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使我对科研渐渐放慢了脚步。大二第一学期成绩有所下滑,便发现形势开始严峻起来,我成了专业第二。我不甘心如此。大二下学期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科研上也多次找老师聊实验课题(自己也在实验室待了一年了实验没有任何进展,也是够着急的),开始着手设计一整套实验,很快得出数据,5月底便将论文投稿。6月份在图书馆备考期末考试时发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同年级的同学,他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我和他聊天途中发现他也有保研的想法,于是私下里沟通更加密切,资源相互借鉴,互帮互助,大二下学期我以微弱的优势又重回了专业第一。
大三是大学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的转折点,它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规划,是考研,从此刻开始努力;是就业,从此刻开始寻找岗位,丰富简历;是创业或出国,也要开始有所规划。对于我来说,我的大三是在艰难却幸福中度过,学习成绩来说我与第二名不相上下,科研上我没有成果,但是他在实验室待的时间比我长,平时上专业课也听他分析得头头是道,感觉他懂得东西比我多。我旁敲侧击得问到他正在写英文论文了,所以我觉得他很快就会有至少一篇论文出来,学习和科研双重压力之下,我做出了一个令众人都感到诧异的决定,那就是继续留任,在学院担任团委副书记一职,在班级担任团支书一职,在大三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无限的价值,突破自己的极限,深挖自己的潜能。
现在回忆起来,大三是整个大学中成长最为迅速的阶段,整个大三上学期基本上是在高压状态下度过,平时周一到周五在学院办公室工作,周末两天泡在图书馆学习,总结一周的知识,完成作业。科研实验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年1月和老师商量完大三下学期的实验之后制备了一部分样品便回家了,等着下个学期继续做。但是一场疫情却打破了原有的计划。所以我只能按部就班重做打算,那就是着手撰写保研材料,为夏令营做准备。我从个人简历、个人陈述、自我介绍、专家推荐信、成绩单、各种荣誉证书扫描版等等都开始准备,在电脑上也设好相应的文件夹,提醒自己要时刻准备着,保研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