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高校高职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

DOI:10./j.cnki.-..12.17

——王小梅 周详 范笑仙 刘乙江 刘植萌 崔鹤 韩丹旸 刘晶

  摘 要:年全国高校高职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发现,公办本科院校与公办高职高专发文规模相当,是高职教育科研的主力;民办机构与其他机构、特别是企业发文较少。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职院校教育科研发文贡献度较高,但内部科研实力差距较大。规模较小的研究团队是目前高职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向,高级和中级职称作者是高职教育研究的主要群体,发文量占据绝对优势,高职教育科研作者的多学科和跨专业特点较普通高教研究更为鲜明。从基金支持上看,高职教育科研的属地性比较明显。高职教育研究热点众多且较为宏观,分析结果反映政府政策向高职教育研究的传导存在滞后性,研究热点与政策热点不完全匹配。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研究;统计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颁布,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把职业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年底,我国高职教育在校生数首次突破万人,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走向普及化,高职教育将承担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高职教育研究则成为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持。

  为更好地了解高职教育科学研究现状,推动高职教育科研发展,课题组专门针对年高职教育类科研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工作。统计范围包括《职教论坛》(南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北京)、《职业技术教育》(长春)、《教育与职业》(北京)4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以下简称4家职教核心期刊)刊载的高职教育类科研论文。同时,为更好地反映整体状况,亦将纳入《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统计范围的18家核心期刊(以下简称18家高教核心期刊)中的篇有关高职教育科研的论文纳入统计范围。

  根据统计,4家职教核心期刊年共刊载文章篇。剔除期刊中的卷首语、资讯报告、报道、简讯、广告、简介、速读、投稿须知、要目检索等文献信息,以及非高职教育类文章和非学术文章,获得高职教育科研论文篇,加上18家高教核心期刊的高职教育科研论文篇,此次统计分析有效论文数为22家中文教育核心期刊刊载的篇高职教育科研论文。

一、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发文机构分布情况

  年6月3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全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我国高等学校共计所,其中普通高校所(含独立学院所),成人高等学校所。普通本科院校共计所,其中公办所,民办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2所,中外合作办学5所;高职高专院校所,其中公办所,民办所。除军事院校外,年共有所高等学校在上述22家中文教育核心期刊上发表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发文高校数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的31.85%,其中所公办本科院校在22家期刊有成果发表,占同类高校总数的46.31%;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所在核心期刊有成果发表,占同类院校总数的40.02%;民办高等学校(含本科和高职高专)仅91所,占同类院校总数的12.40%。

  高职教育科研发文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公办普通高校与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科研发文比较活跃,从事高职教育科研的意愿比较明显,贡献度也较高,我国高职教育的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发文动力相对欠缺。总体上看,高职教育的研究群体数量和活跃度上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从事高职教育研究的力量和队伍略显失衡。

(一)公办本科院校年发文情况

  统计显示,所公办本科院校年发表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共计篇,占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发表总量的42.61%,机构平均发文3.85篇。其中,发文4篇(含)以上的普通本科高校共计所,占有高职教育研究发文公办本科高校数的30.05%;共发文篇,占到公办本科高校发文总量的70.00%。

  对发文机构统计分析显示(见表1),发文5篇以上的公立普通本科高校共89所,发文共计篇,机构平均发文10.30篇。其中有19所是年以后升格成为本科院校的“新建本科院校”,总共发文篇,机构平均发文6篇。从发文数量上看,虽具有高职业教育的传统,但是新建本科院校对高职教育科研的研究兴趣和贡献率与传统本科院校相比差距较大,科研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情况

  年有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在22家期刊中发表了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占高职高专院校的40.02%,总共发文篇,占被统计论文的44.11%,机构平均发文3.59篇。共有所院校发文3篇以上,占有发文同类院校数的40.53%,总发文量篇,占同类院校发文总量的77.77%。发文5篇以上院校总计99所,占有发文同类院校数的23.74%,共发文篇,占同类院校发文总量的62.22%。(见表2)

(三)国家示范高职与骨干高职发文情况

  年到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分批完成了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项目,之后又新增了所骨干高职建设院校。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职院校(以下简称“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职”)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典型代表,这些院校高职教育科研论文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科研水平与科研导向。

  年,全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职中的所在22家期刊发表高职教育科研论文篇,占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发表总量的20.49%,占高职高专类高校发文总量的46.46%,机构平均发文5.35篇,反映出国家示范性、骨干性高职院校是高职教育科研的主力,教育科研整体实力高于其他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其中,66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发文篇,64所骨干高职发文篇,示范性高职的发文贡献度明显高于骨干高职。

  将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与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发文进行比较发现,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发文3篇以上学校数量为74所,普通高职高专院校为96所;发文4篇以上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60所,普通高职高专院校63所;而发文5篇以上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49所,普通高职高专院校50所,两者在机构数量上呈现均衡的趋势。(见图1)

  虽然发文3篇以上机构数量大致相当,但对5篇及以上的论文发表机构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49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共发文篇,机构平均发文10.92篇,而普通高职50所,共发文篇,机构平均发文7.94篇。在发文的活跃度上,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明显高于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发文8篇以上的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优势比较明显,显示高职教育科研存在明显的集中趋势,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从发文的数量上看,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的教育科研产出、发文意愿以及活跃程度要强于普通高职高专院校。但根据统计,仍然有70所(总量为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没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高达70%的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家)的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发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9篇)。

  通过分析发现,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群体内部的教育科研水平差距相当大,如果希望扩大重点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提升影响力,还需要加强重点引导,通过内外部科研机制的改革来调动学校进行高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提升科研能力,促进相应成果产出。

(四)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发文情况

  年全国民办普通高校与民办高职高专共所,其中91所发表了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占民办高校总数的12.40%,共发文篇,占被统计论文的4.18%,机构平均发文1.56篇。其中,发文2篇以上高校25所,发文77篇,占到民办高校高职类教育科研论文总量的54.23%。(见表3)总体上,民办高校高职教育科研成果数量和发表意愿不如公立高校、教育科研需求不高。

(五)其他院校、机构发文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年我国有31所成人高校共发表高职教育科研论文56篇,占高职教育科研论文总数的1.65%。其他科学研究机构,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政府直属研究部门等单位共发表教育科研论文61篇,占发文总数的1.80%。另外,此次统计论文的发文院校中,有22所“学校机构”并不在教育部公布的名单之中,它们共发文36篇,占发文总数的1.06%。综合来看,这几类机构总共发文篇,占总论文量的4.51%,研究参与度较低。此外,公司企业的高职教育科研发文的数量亦较少,在产学合作和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国家战略需求下,高职教育科研产出的结构需要随之动态调整。

二、年高职教育科研论文作者情况

  经数据分析,高职教育科研论文作者队伍情况具有如下特点:

(一)合作研究情况

  单独署名和合作署名是发表论文的主要方式。在年高职教育科研篇论文中,有篇为单独作者署名,占论文总量的56.92%;篇为两位作者合作发表,占比29.06%;篇文章为3名作者合作发表,占比9.19%。三者合计占被统计论文总数的95.17%。可以发现,规模较小的研究团队是目前高职教育科研的主要力量,独立研究占到教育科研发表的半数以上。4人合署52篇,占比1.53%;5人及以上合作作者的共计篇,仅占被统计论文的3.30%,其中署名最多的数量为18人。(见图2、图3)

(二)职称情况

  作者的职称信息能够很好的反映高职教育科研力量在高校内部的分布结构,反映出本领域科研总体发展趋势。在被统计的篇论文中,有3篇论文作者有职称说明,另有篇论文没有标注作者的职称信息。其中,第一作者拥有正高职称的论文有篇,占总量的15.58%;第一作者副高职称标识的论文篇,占被统计论文的34.81%。高级职称发文总共篇,占发文第一作者总量的50.39%。中级职称发文篇,占被统计论文的38.42%,两者合计88.81%。统计数据显示,中级职称与副高职称是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发表的主力,两者论文产出绝对数量相当。另外,在读学生也有一定的发文量,其中博士生发文98篇,占被统计论文的3.16%,对高职教育科研有一定的贡献。(见表4)

  通过对比年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作者职称情况,我们发现正高、副高和中级职称作者均是研究主力,发文量占据绝对优势。不同的是,高等教育科研中,正高级职称作者发文量所占比例高于副高级和中级,且远远高于高职教育研究中正高级作者发文比例。在高职教育研究中,副高级和中级职称作者发文比例均高于正高级作者发文比例。此外,博士生在高等教育领域表现得更为活跃,与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作者相比,学生高职科研论文中的发表贡献率明显偏低,这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有着密切关联,科学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的占比较少。(见图4)

(三)学科背景情况

  年高职教育科研论文有半数以上(篇)标注出第一作者第二单位,并能明确判定出学科背景。对这部分论文的第一作者学科背景进行分析,发现具有教育学学科背景的论文共篇,占标记了作者背景信息论文的35.99%;具有文史哲、经管类、理工类、法学类学科背景的论文共篇,占被统计论文的38.39%;具有医学类、农林类、艺术类学科背景的文章极少,仅有90篇。不难看出,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发表多学科和跨专业特点鲜明。(见表5)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高职教育科研论文的学科背景仍然主要以教育学为主,但具有跨学科的特点。这一特点和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作者学科背景情况一致。从图5可见,在整体结构上,以教育学科背景为主,但其他学科背景亦占比较重,呈现出跨学科特点。比较而言,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教育学背景更加突出,高出文史哲、经管、理工和法学背景7.87%,而在高职研究领域,文史哲、经管、理工和法学的比重高于教育学,说明在高职教育科研领域中跨学科性更加明显。

三、年高职教育科研论文获基金资助情况

  年发表篇论文中,有篇论文为各项基金、课题的研究成果,占论文比率为62.57%,这一比例与年高等教育核心发文中基金、课题的研究成果比例相当(62.73%)。受资助论文中,有篇论文为单项基金/课题资助,篇论文有2项基金/课题资助,篇论文有3项基金/课题资助,5篇论文为4项基金/课题资助,1篇则有6项基金/课题资助。论文第一署名基金以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校级和其他进行归类,受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论文总共篇,省部级基金资助论文篇,厅局级基金资助篇,校级篇,其他篇。基金存在合署的情况,篇论文提及国家级基金项(次),省部级基金项(次),厅局级基金项(次),校级基金项(次),其他项(次)。篇均基金1.41项。(见表6)

  比较来看,高职教育研究与高教研究发文中无基金支持的比例相当,在非国家级、省部级项目来看,高职领域受到的资助要高于高等教育研究,反映了高职教育研究的属地性较强,与地方地域的支持联系紧密。(见图6)

四、高职教育科研热点分析

  一个学术研究领域较长时域内的大量学术研究成果的关键词的集合,可以揭示研究成果的总体内容特征、研究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发展方向等。根据年4家高职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将全部关键词信息进行提取并逐条拆分,得到个关键词,平均每篇文章3.69个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独立出现的关键词个数一共个,只重复一次的关键词个。其中重复出现20次以上的关键词如表7,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教育科研的热点。

  我们将内涵相同的关键词进行整合,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合并为“培养模式”(88篇),将“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合并为“高职教育”(篇),重复20次以上的关键词合并后为51个。

  根据Donohue于年提出的高频词低频词界分公式:

计算出高职教育研究高频词阀值为87.89,高职教育科研领域仅有9个高频词,不能完全代表研究的热点。根据经验法则,为了更好地描述高职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我们选取30作为高频词的阀值对高职科研的热点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对共现词对。(见表8)

  将生成的关键词共现矩阵导入Ucinet6.0进行网络关系分析,生成网络关系图。(见图7)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处于高职教育研究网络的中心位置,其中介中心最大,是网络的中心节点,“高职教育”“高职”等学科自身的领域问题也是学科研究的重点,“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科研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节点地位,这些都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同时“创业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等处于次级研究重点的位置,这些都是最新政策强调的重点;同时,我们看到近期以来一直强调的“现代学徒制”“职业能力”等政策问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宏观体系问题,以及有关“高职学生”等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仍然处于高职教育科研的边缘,说明政策向高职教育研究的传导存在滞后性。

五、结论

  总体上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的数量庞大,各高职院校对教育科研的要求有所不同,导致教师在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发表表现不同,产生了差异性特征。同时,根据最新的CSSCI核心期刊目录的统计分析,我国教育类核心期刊36种,而职业教育类专业期刊数为零。北京大学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教育类期刊共计77种,职业教育类仅4种。

  以年为例,在我们选定的18家高等教育研究期刊上共发表(非高职)高等教育研究类论文篇,年平均刊载篇,而年仅在4家职业教育类杂志发表的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就达到了篇,年平均刊载篇。但总体上高职类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偏低。(见表9)

  这反映了我国职业教育学术研究的平台还不完善,关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自身状况研究的生态系统还不健全,学科的成熟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也就导致了期刊发文规模与质量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转型,以及制造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针对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研究将逐步增加,研究的质量也将进一步提高,需要有效的科研平台予以支撑,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趋势下,如何通过平台建设、制度保障有效提升高职教育科研质量,是在如今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封面图片来源网络

  王小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教研究》主编、编审,北京 82;周详,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北京 872;范笑仙,《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主任、副研究员,北京 82;崔鹤,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872;刘乙江、刘植萌、韩丹旸、刘晶,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872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年第12期第86-93页

点击识别







































怎样防治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jx/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