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胆固醇偏低了,是不是需要停用他汀?
一些朋友在服用他汀或其他降胆固醇药物治疗过程中,化验检查发现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化验单上标记着向下的箭头),于是很紧张,甚至想停药。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担心,未经医生同意,切勿擅自停药或减量。
以前我说过很多次,胆固醇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的原材料,而斑块是导致心梗和脑梗的主要病理基础。胆固醇越低,就越不容易形成斑块,原有斑块不容易继续增长。因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是防治心梗和脑梗的重要手段。
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的多位学者曾发表一份专家共识,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明确阐述。这份专家共识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平时所说的坏胆固醇,简称LDL-C)增高的时间越长,发生冠心病、心梗、脑梗等疾病的风险就越大。服用他汀等降胆固醇药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开始治疗的时机越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幅度越大、坚持治疗的时间越久,所带来的好处就越多,心脑血管系统就越安全。
一般来讲,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mmol/L,第1年内冠心病、心梗、脑梗等事件降低约10%,2年后降低约16%,3年后降低约20%。此后治疗每延长1年,心脑血管病变风险进一步降低1.5%。治疗5年后其风险降低20-25%,治疗40年后降低50-55%。这组数据告诉我们,如果有胆固醇增高就应该及早治疗,并且要长期坚持治疗,这样能给心脑血管系统提供可靠的保护。擅自停药危害很大,一定要注意。
关于胆固醇应该降到多么低,目前还没有定论。但以现有的药物,尚不足以将胆固醇降低到不安全的水平。新生儿的各器官发育正是最快的阶段,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求最多,但其胆固醇水平可以低到1.4mmol/L左右。换言之,如此低的胆固醇水平完全能够满足新生儿身体发育的需要。因此对于成人来讲,这个水平的胆固醇当然是安全的。另一方面,临床研究也证明应用药物把胆固醇水平降到更低仍然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一项名为FOURIER的研究中,应用一种新药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到了0.8mmol/L,大幅度降低了心梗和脑梗的发生率。
由上可见,对于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按照医生意见长期坚持服用他汀等降胆固醇药物,切不能因为胆固醇偏低而私自停药或减量。
做了支架千万别停用他汀和阿司匹林最近接诊不少做过支架的患者,没有坚持服用二级预防、化解和避免风险最关键的药物——他汀和阿司匹林。一位放了4个支架的患者已有数月不再服用上述二种药了。北医的老学姐放过2个支架也不再服用他汀与阿司匹林。那么,这种做法对疾病的恢复有什么影响?我详细介绍一下做了支架,为何不能停用他汀和阿司匹林。做了支架或搭桥,和即使未支架、未搭桥的冠心病患者也应常年坚持服用这两种药物。小剂量(75--mg/日)阿司匹林是预防心脑和下肢动脉内发生血栓的重要预防药物。而动脉内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卒中、甚至心脏猝死的根源。
他汀类药物通过降胆固醇,尤其是降坏胆固醇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之不易破裂。斑块不破裂,就不会发生血栓。他汀类药物及早应用,坚持使用,降坏胆固醇达标(降至1.8mmol/L以下),还可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以,他汀表面看是一类降胆固醇的药物,实质是抗动脉粥样硬化,即预防、稳定、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
支架和搭桥都是解决一时问题(急症或缓解心绞痛病状的权宜之计)——医学上称姑息疗法,治标不治本。他汀是一类治本的药物。
不少做支架的患者在导致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症状的完全闭塞或狭窄严重的病变处放了支架,往往同时在其他血管分支也存在程度不重,尚无需支架的血管狭窄。支架内不但长期存在发生血栓,导致再次心肌梗死的风险,而且支架内也会逐渐复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变得狭窄。
如果在这么小的血管里支架再套支架,显然是医生的无奈,近远期疗效肯定不好,风险更大。他汀类药物可以预防支架内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同时预防其他血管分支狭窄程度不重的病变加重,甚至使之逆转变轻。再戒烟限酒,管住嘴,迈开腿,做好心脏康复,这才长治久安。
这么多支架患者为何停了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怕伤胃。阿司匹林确有这方面的副作用,如果有溃疡病或食管返流,应认真治疗。在认真治疗胃病基础上,可选用有效的小剂量阿司匹林。如我国有每片25mg、40mg、50mg剂型的阿司匹林。美国有非处方药物,在药店无需开处方,可买到的婴儿阿司匹林,每片81mg。我国也有借鉴日本经验的铝镁匹林,剂量也是81mg,但价位偏高了些。
阿司匹林25mg片剂可用3片,也可用50mg和25mg片剂各1片,这就是每日75mg的剂量。40mg片剂的用2片,就是每日80mg。也可选每日81mg的婴儿阿司匹林。
如果实在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可更换为另一种预防血栓的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原研药物商品名为波立维每片75mg,每日一次,每次一片。国产仿制品商品名为泰嘉等多种,每片25mg,每日一次,每次3片。
不敢坚持用阿司匹林的第二个原因是怕出血。有严重后果的是消化道出血与脑出血。做了支架的患者中不少人有高血压,一定要把血压降平稳,才能预防阿司匹林引发脑出血的严重后果。前面已讲过,有溃疡病患者要认真治疗胃病,或同时服用保护胃的药物。
但不少患者用阿司匹林,皮肤出现出血点或淤斑,就害怕不敢用阿司匹林,皮肤出血点与淤斑并不预示脑出血与消化道出血。如出现这种情况,并非不能用阿司匹林。
为什么很多支架患者停用了他汀呢?1、不了解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逆转斑块的重要意义。
2、一看化验单,胆固醇和坏胆固醇项目的指示箭头朝下了,认为可以减量停药了。尤其坏胆固醇降到1.2、1.3mmol/L或再低的水平时,认为胆固醇太低了,于是就停药或减量了。还有不少医生让患者停减他汀误导患者。
做过支架的患者,要把坏胆固醇降到1.8mmmol/L以下,注意“以下”二字!实际上1.8mmol/L是个最基本标准,降的更低一些,只要无副作用,效果更好,逆转斑块的希望更大,更安心放心了。
有人怕他汀伤肝,也怕伤肾。他汀不是肝毒药!因他汀导致不可逆肝病不是少见,而是极为罕见。
肝脏是人体合成胆固醇最大的器官。他汀类药物降坏胆固醇的作用机制就是作用于肝脏,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少数患者服用他汀6—8周的早期可能出现一过性肝酶升高,这时应查一下肝酶与血脂。如肝酶明显升高(升至化验值正常上限的3倍或更高)可暂停药物,待肝酶恢复正常后,再更换一种他汀,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剂量。也可用小剂量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抑制小肠吸收胆固醇)。如果肝酶升高仅几个单位或十来个单位,可继续用药,复查肝酶。
用他汀前应查一下肝酶。脂肪肝十分常见,有些脂肪肝患者也会有肝酶轻度升高,这些患者如同时有冠心病或放了支架,可以用他汀。用药过程中,有些患者肝酶平稳,甚至下降了,可能这些患者放了支架,更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多运动了,酒少喝了。
他汀不仅不伤肾,还对慢性肾病患者有益。慢性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慢性肾病患者用他汀类药物可预防心脑血管病。
服用他汀降血脂,降到正常也不能停,因为它有个你想不到的大作用“我服用他汀一年多了,复查血脂全都正常了,他汀药是不是可以不吃了?”
几乎所有服用他汀的患者都会问到这个问题,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很多患者都把他汀当成是一种降血脂,是用来降低密度脂蛋白的。事实上他汀除了降脂,还有一个甚至比降脂更重要的作用不为患者所知。这要从低密度脂蛋白是如何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斑块形成说起。
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斑块形成的基础是血管内皮的损伤,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酗酒、生活不规律等是导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
在血管内皮损伤的基础上,作为运载脂肪进入内皮细胞的低密度脂蛋白,就会趁机把更多的脂肪运进细胞,此时血管中的大量吞噬细胞就会赶来清除这些过多的脂肪,清除的方式就是把这些脂肪”吞“下去。当吞到一定程度时,这些吞噬细胞就会被”撑死“,继而引发炎症,导致局部有更多的细胞坏死,形成了像粥一样的坏死组织,结果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斑块形成。
此可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首先是要去除损伤血管内皮的危险因素,比如积极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戒烟限酒、避免熬夜等,其次就是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不让过多的脂肪进入细胞,他汀药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但是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斑块,是发生了”坏死“的组织,是不可能起死回生的,而它们一旦发生破裂和脱落,就是导致大量的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从而引起血管堵塞导致梗死性疾病发生,这是可以致命的危险。此时,他汀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将得以发挥。
他汀药可以诱导内皮原始细胞增殖,从而修复血管内皮,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同时他汀还能降低吞噬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减少炎症的发生,从而起到了降低斑块易损程度、使斑块更加稳定的作用,大大降低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他汀的这个作用甚至比降血脂还要重要。何况但凡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人,自身脂代谢功能异常,一旦停用他汀很快就会使低密度脂蛋白迅速升高,再次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形成。
综上所述,服用他汀的患者不应轻易停用他汀。至于他汀引起的转氨酶升高及肌痛等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发生率极低,且人体对此有一定的耐受力,除非发生极其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换用其它治疗措施外,患者不应排斥他汀的长期使用,毕竟任何因素都不可能超越宝贵的生命。
来源:胡大一大夫、郭艺芳心前沿、来源天天听健康
科室简介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创立于年,在贾淑琴主任带领下成立,与消化科共用门诊和病房(内二科),年独立内分泌科门诊,艰难发展。年独立内分泌科病房,与消化科共用护理单元(十病区);医院任命任卫东担任内分泌科主任,内分泌科确立了以建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团结协作的学习型团队为目标,开展了胰岛素泵治疗、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筛查,动态血糖监测等以糖尿病诊治为主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
年内分泌科独立成立24病区,在任卫东主任带领下快速发展,先后开展了甲亢碘治疗、骨质疏松症、矮小、内分泌高血压、垂体疾病、性发育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专业疾病诊疗,成为一个兼有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以治疗内分泌疾病为特色的专业科室。
内分泌科现有医生14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2人。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生(在读博士)2人,医生均为研究生学历。有护士17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4.3万人次,目前门诊开设了生长发育(矮小)门诊、内分泌高血压门诊、糖尿病宣教(免费)门诊、肥胖专病门诊、甲状腺专病门诊,内分泌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
内分泌科病房床位65张,年住院人次。科室是国家卫计委授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内分泌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简介
年成立内分泌专业组,年独立门诊,年独立病房,年独立病区。内分泌科是张家口市内分泌代谢专业唯一具有硕士研究生招收与培养资质的科室,张家口市唯一具有内科学(内分泌代谢)专业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与培养资质的科室。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规范(GCP)备案专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糖尿病院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河北省生长发育与矮小症专病联盟单位,河北省罕见病成员单位,共青团河北省青年文明号。多次承办河北省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曾多次获得过院级的“先进科室”、“先进护理集体”等称号。内分泌科将努力建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优质、团结协作的学习型团队,集医教研于一体、以内分泌代谢疾病为诊疗特色的京西北区域国家重点内分泌专科。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6.71万人次,病房床位65张,年住院人次。内分泌科现有医生15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3人。内分泌科现有护士17人,其中主管护师7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学科是院级重点学科,开设有内分泌专家门诊、生长发育门诊、肾上腺门诊、肥胖门诊、甲状腺门诊、普通门诊、宣教门诊。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目前内分泌科开展的亚专业包括生长发育、内分泌高血压、肥胖和特殊类型糖尿病,涉及病种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异常、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疾病、骨质疏松、肥胖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内分泌科联系-12
部分医师联系方式如下: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
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