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在我校教育科研月教师大比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成都高新西区初中语文教学专题研讨暨学科实训基地教学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活动邀请到了“精致语文”首倡者,无锡市社会事业领军人物,江苏江阴市语文教研员徐杰老师、武侯教科院教研员冯胜兰老师、棕北中学巫才伟老师以及高新西区各兄弟学校语文老师,我校全体语文老师也出席了此次活动。“同构中碰撞,异构中精彩”。此次活动采取的是“同课异构”的形式,由我校王瑾老师与棕北中学巫才伟老师分别执教《那树》。两位老师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以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同一文本进行了精彩的演绎。
两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从那树的生命历程的三个阶段说起,针对那树的三个阶段,王瑾老师精心设计了四个主问题:早期的那树是怎样一棵树?在现代文明面前,人们对于那树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那树的最终命运怎么样?作者冷静的诉说背后想告诉我们什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并且重视朗读,在渲染课堂气氛的同时,入情入境的让学生进入文本中,咂摸字词,体现了十足的语文味,特别是最后的男女生朗读部分,更是将在场所有人的心都带入了那树这一生的命运中,朗读声止,教室里一片肃穆,这就是教师的巧妙引导,这就是师生与文章的内心共鸣,这就是教师的匠心独运。
巫才伟老师十分重视“课文研读”,他细心钻研课文,认真琢磨文中的词句及前后关联,特别注重学生的体验,在学生的疑惑处,总是细心耐心地引导,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品析朗读,深入体会,由那棵树看那群人思那颗心,教学思路十分清晰,教学环节层层推进,过渡自然,有了前面的铺垫,主题的升华也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词句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透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学生能够对文章有更深入的明白,对情感有更深层次的体验。两位老师都踏踏实实地践行了这一理念,带领学生在字词中来来回回,又善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现了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给在场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后,武侯教科院教研员冯胜兰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特别是对于文章主题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精彩的意见。全国语文名师徐杰针对我校名著导读开展状况,作了《名著导读课的几点思考》的报告,报告从“为什么要读经典”说起,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名著导读相关研究介绍给了各位老师,特别是对名著导读几种基本课型的讲解,结合了徐老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极具有指导意义和启发意义,为我校名著导读课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此次活动是我校教育科研月教学展示活动之一,这类丰富有效的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展现我校教师教学的扎实功底,更是将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供稿:刘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