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博奥君要和大家讲讲队列研究,说到“队列”你可能会想到……
NO、NO、NO,今天要谈到的可不是上述队列,那到底什么是队列研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队列研究(CohortStudy)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程度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举个栗子,如果人们想知道经常打手机和患脑癌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我们就可以做一个队列研究:将人们按照使用手机通话频率的不同(如从不使用手机、偶尔用手机打电话,经常用手机煲电话粥等),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这些不同亚组的人中最后是否有患上脑癌,比较不同的亚组患脑癌的人的比例和频率,从而判断打手机与患脑癌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及其联系的程度。
基本方法在一个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根据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是否暴露于某个待研究的危险因素,或其不同的暴露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组别,观察随访一段时间,检查并登记各组人群待研究的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比较各组结局的发生率,从而评价和检验危险因素与结局的关系。
研究类型队列研究根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时间及终止观察的时间不同,可分为三种:
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者在结局发生之前定义样本和预测的变量;
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者在结局发生之后定义样本,收集预测变量;
双向性队列研究,将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历史性队列研究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两者的不足。
样本的选择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必须是未患某研究结局疾病的人群,根据暴露与否分为:暴露组,要求真正代表人群中暴露组的特征;对照组,除暴露因素外,要求与暴露组其余因素尽可能相同。
暴露人群的选择分为三类:
一般人群,由不同暴露因素的个体组成,是一个范围明确的地区的全体人群或其样本,适用于同时观察多种暴露和疾病间的关系。这种人群代表性最好,结果外推性也好,发病率低,所得RR值也较小,但实施较困难。需要考虑两点,一是所研究的因素与疾病是人群中常见的,二是需要观察一般人群的发病情况,特别是观察环境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职业人群,某些职业中常见的特殊因素,使职业人群的发病或死亡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选择本人群,便于证实暴露与疾病的联系,暴露史明确,发病率高,研究易得结果;
特殊暴露人群,高度暴露于某种可疑病因的人群。
对于对照人群的选择,有以下四类:
内对照,即先选择一组研究人群,其中暴露于所研究因素的对象作为暴露组,其余即为对照组,队列研究应尽量选用本对照。除暴露因素本身以外,其他因素可比性较强,研究偏倚较小。选择对照比较容易,并可以无误地从总体上了解研究对象的发病情况;
外对照,暴露人群选定后,从其他人群中选择对照人群。以职业人群或特殊暴露人群为暴露组时,常选择外对照;
总人口对照,不另设对照,用总人口作为对照。即用暴露人群所在地区的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死亡率或其他结局与暴露组相比较。这种对照统计资料易得到,但对照较粗糙,往往无法保证暴露因素仅存在于暴露组中;
多重对照:用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同时做对照,可以减少只用一种对照引起的偏倚,增强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让我们来通过了解以下三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现况调查,)加深对队列研究的认识。
方法学特点
前瞻性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现况调查
样本组成
无病个体
病例与对照
暴露者、现患者或存活者
分组标准
暴露或未暴露
患病或未患病
前两者之一
时间顺序
前瞻性(从因到果)
回顾性(从果推因)
现况
比较内容
暴露者与未暴露者发病或死亡情况
病例与对照过去的暴露情况
暴露者的患病情况或患病者的暴露情况
比率
发病率或死亡率
暴露百分比
现患率,暴露率
暴露与疾病联系指标
危险度,相对危险度,率差,PAR
OR,PAR
相对危险度,率差;PAR
优点
暴露资料较正确;可计算发病率及危险度;可同时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的关系;用于检验假设
样本小,获结果快;费用低;无失访;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种暴露的关系,筛选病因;可用于少见病研究
获结果迅速
缺点
需大样本和长期随访;费用高;失访问题多;不适用于少见病
样本代表性差,对照选择不易得当;回忆暴露史多偏倚;仅能算OR
因果关系不易确定;仅调查存活者,不适用于病程短和死亡快的病;少见病或者需调查很大样本,也不适用
上面介绍介绍了队列研究,有童鞋可能有疑问了,队列研究需要大规模的样本,万级到百余万级的样本是常事,这么多的样本怎么收集和存储呢?这就涉及到生物样本库了,下期博奥君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生物样本库,敬请期待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