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是科研论文最为直观的显示方式之一。它可以轻松驾驭整合数据、分析成分、梳理关系、展现变化及流向等工作,并清晰呈现出结果。
一张合格的科研图表,可以同时表现多种信息,它的说明效果往往比大段的文字描述更好。但同样,它之所以成功,也必须经过多标准、精心的斟酌。
那么,一个成功的图表包括哪些要点呢?
一、确保信息清晰、真实可信
数据真实,对论文价值有最高决定权。一旦数据出现错乱,甚至恶意伪造,文章甚至作者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1.调查、实验的原始数据一定要归类清楚,长期保存。
分类的目的在于便于检索和保存,各人各有分类体系,只要类目清晰独立,任何分类都可以。以下是一位文字学妹子的分类,供大家参考:
(1)首先建一个保存数据的文件夹,然后把涉及到的专业细目拆分。
(2)各类目里,按年份分类。
为什么要按年份分类呢?
学生评奖各种奖助,或者老师科研成果考评时,大多是一年一评。这样一归类,尽量节约非学术行为的占时,不仅便于一目了然,而且也有助于看到自身的“成长”,或许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3)按每个主题另建文件夹,并在开头加标具体完成日期。
这个操作出于以下的考虑
首先,微软操作系统的排序,如“”“-”“·”等特殊符号的开头,默认靠前排列,接着表示月份的罗马数字,也是按序排列,整体上显得一目了然,又方便按时检索。
其次,论文、课题的完成时间各有不同,加标完成日期,一方面是方便考评的需要,另一方面,结合外投期刊的发表时间,也有助于统计完成用时。
(4)给每年度文章建一个笔记文档
文档的作用,在于检索或者记录,doc或者txt等格式都可以。
如果是主题记录,可以将各文章的摘要直接摘进来,检索就很方便。如果是记录一些多篇文章都可用的、有发散性的思想,也可以做到便捷,并且迅速和相关文章、例子相联系。
怎么样,是不是特别高效?
2.图表的后期修改不能失真,千万要保留原始图片
P图是个好技巧,它能让数据、图表更突出,对比更鲜明。但操作时千万注意,比如多色粒子,磁场测量等,这种观测图本身就存在多色设定,后期修改更要慎之又慎。原始图片的价值,可以想见。
二、背景干净,对比鲜明,分辨率越高越好
三、图表文字简明扼要,与正文要一致
四、挑选最合适的展示方式:表格﹑图片
撰写科研论文时,合理的表现方式能让文章的条理性、逻辑性更强。图表呈现中的一个难点是决定用表格,还是图片。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二者的性质入手,厘清它们的差异,进而决定要用何种方式。
表格的优势:
(1)在有限空间内展示大量精准数值。
(2)比较/对比相关、相似的值或特征。
(3)展现某些特征存在与否。
图片的优势:
(1)可表现数据集间的趋势﹑模式﹑关系。
(2)直观,可靠。
(3)展示、总结研究结果。
(4)动态图片,还能展示流变及进行状态。
五、注意是否要添加简短说明
一句简短的话,不仅把事实说清楚,也把历来的学故理顺了,这是图表中文字价值的一个体现。
六、根据载体、学科要求调整图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