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贺高红教授团队对微孔膜蒸馏结晶

结晶过程的研发以精确测定介稳区等基础数据为前提,以严格调控体系过饱和度为保证。因此,开发对结晶成核具有高灵敏响应,并能精确调控体系浓度的方法和仪器,一直是结晶过程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记者日前获悉,由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兼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贺高红教授领导的“新型高效分离过程”学术团队通过3年的研究,目前成功将微孔膜蒸馏与结晶过程耦合,创新性地将膜蒸馏过程中“晶体成核—膜孔堵塞—溶剂膜通量骤降”的连锁效应,建立了一种不受溶液透光率限制的结晶成核响应新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微孔膜界面传质过程多参数耦合控制的优势,实现对晶体初级成核和生长过程的精确调控。值得一提的是,团队的提出“基于微孔膜蒸馏的结晶介稳区测定和过程调控”课题,于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该项目为盘锦校区首次获批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项目总经费.14万元,该项目也是今年我校唯一一个获批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近期,关于微孔膜响应法测定结晶介稳区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化学工程领域重要期刊ChemicalEngineeringScience上发表(DOI:10./j.ces..05.,论文作者:姜晓滨讲师、阮雪华讲师、肖武副教授、硕士生卢大鹏、贺高红教授)。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经典的结晶体系KNO3水溶液体系,激光法与微孔膜响应法的介稳区宽度测定结果吻合,计算拟合成核指数一致;对低透光度无机盐体系,当溶液浓度接近饱和时,激光光强信号衰减为初始值的1/20~1/50,不能响应溶液中的成核。而利用微孔膜的溶剂通量衰减拐点,可以响应晶体成核,完成介稳区宽度的测定。采用这一创新方法,我们首次实现了CoSO4水溶液体晶介稳区宽度的直接测定。

此外,关于微孔膜-结晶耦合调控体系过饱和浓度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化学工程领域重要期刊AIChEJournal上发表(DOI:10./aic.,论文作者:姜晓滨讲师、硕士生卢大鹏、肖武副教授、阮雪华讲师、本科生方建、贺高红教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建立膜性能、结构和操作参数对结晶过程过饱和度的控制机制,有望突破现有结晶仪器单一参数调控的精度限制,将结晶过程的对体系浓度的调控精度提高近1个数量级,这对于结晶过程控制,优良晶体产品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该系列研究工作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M)和大连理工大学“星海骨干”人才计划的资助。

来源:校区







































全国白癜风
白颠风初期的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jx/12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