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旗下期刊将推行新安全举措,且听社论

??

引子:美国化学会(ACS)旗下期刊将推行新安全举措——从年开始,投稿须列明研究工作中可能隐藏的安全风险(“addressandemphasizeanyunexpected,new,and/orsignificanthazardsorrisksassociatedwiththereportedwork”)。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ACSCentralScience主编CarolynR.Bertozzi教授就此所写的社论。

CarolynR.Bertozzi教授。图片来源:ACS

每逢重大的节假日(比如说感恩节或圣诞节),大伙儿都会提前忙碌起来,该买的买起来,该准备的准备起来,每个环节都力求完美、细致。正因为一切都安排得有条不紊,所以大家才能尽情地享受这段快乐的时光。

然而,说到让科研人既爱且恨的实验室,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很多实验室由于计划不够周密、安全意识不够,结果导致实验失败,有时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化学实验室由于储存有大量易燃、易爆及有毒化学品,加之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各类电气设备常处在高温、高压状态,因而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更高。年12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研究助理SheharbanoSangji在做实验时因注射器活塞滑脱,导致药品暴露在空气中发生自燃。Sangji因全身医院紧急救治,但由于伤势过重,18天后医治无效去世,年仅23岁,这一不幸事件让整个科学界为之震惊。

UCLA发生的悲惨事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包括相关责任人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与专业人士合作;在做实验之前,仔细阅读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了解化学品的潜在危险,多交流、多请教,穿戴好防护装备,尽量不要一个人呆在实验室里;另外,万一出了岔子要及时总结教训,找出原因所在,避免下次重蹈覆辙。

尽管有了如此惨痛的由鲜血浇铸的教训,然而看看过去一年发生的安全事件,你会发现化学科研界和工业界依旧安全事故频发。

1月:陶氏化学一化工厂发生爆炸,5名伤者送医,其中1人伤情危重,初步调查发现,爆炸缘于化学原料与水发生反应;1月16日,PeroxyChem旗下一化工厂发生爆炸,造成一死三伤。

3月:得克萨斯理工大学一名本科生在做实验时因省去了一个操作步骤,结果酿成了一次小爆炸,人也受了伤;夏威夷大学的博后TheaEkins-Coward在制备培养微生物的混合气体(含55%氢气、38%氧气和7%二氧化碳)时因静电放电引发爆炸,结果失去一只胳膊。

4月:对于化学事故而言,本月堪称年最黑暗的一个月。16日,沙特阿拉伯东部地区的一家化工厂发生火灾,导致12人死亡、11人受伤,伤者中有6人伤势严重,这家工厂位于朱拜勒工业城,隶属于朱拜勒联合石化公司,当时正在进行日常维修;20日,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位于墨西哥南部海湾的化工厂因泄露发生爆炸,导致32人死亡、人受伤。

10月:狄克森州立大学的KenPierce教授在做闪光粉演示实验时发生爆炸,教授本人受伤;

10月17日,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位于路德维希港的总厂发生爆炸,4人丧生,至少29人受伤。

多么令人触目惊心!

说句老实话,关于安全,可供相关人员去学习、去参照的资料并不算少。去年6月,ACS首席执行官TomConnelly就曾在某篇文章中大致归纳了涉及实验室安全的比较好的文献和影像资料,这些材料来自各大学、化工企业及其他相关机构。说到底,东西摆在那,就看你有没有去用。然而,面对着层出不穷的化学事故,Connelly哀叹道:“我们究竟还有哪些没有做好?”

一位曾在特拉华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服务多年的退休安全专家是这么说的,“要搞好实验室安全工作,齐抓共管非常重要,尤其是那些PI,更是责无旁贷。”我在这里也特别想强调一下PI。的确,PI要对整个实验室直接负责,确保实验室所有成员的人身安全。如果实验室安全方面出了什么纰漏,PI们自然难辞其咎。不过,有必要指出,除了PI,更高级的管理者们也要有安全意识,并努力营造出一种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氛围,如果他们自己都不重视,就别指望下面的人会把它当回事了。

近来传来的一则消息,让我颇感欣慰。由美国公立及赠地大学协会(APLU)、美国化学会(ACS)、政府关系理事会(COGR)联合成立的实验室安全工作小组已开始在校园里大力推广安全理念。这个小组的成员包括高层管理者、环境健康及安全官员、教职员、工业和国家实验室代表,他们希望各个院校的掌门人明白:“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人人都应关心。”

该工作小组特别希望学校多与工业界和政府实验室展开合作——尽管时不时也会冒出一些事故,但总的来说后者对于安全工作更为上心。就我本人来说,在我担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MolecularFoundry研究中心负责人期间,我本人的实验室安全理念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前来学习新技能、熟悉新设备,在这儿,确保安全的工作环境是重中之重。我的一个切身体验就是,由于上头都很重视安全问题,所以再把这种理念灌输给大家就易于被接受。每次开会时,我们都会先强调一下安全问题,并拿最近发生的安全事故作为反面例子。做实验时,我们也会强化一体化安全管理体系的理念。如今我运营着自己的实验室,也希望创造出这样的氛围。

我在MolecularFoundry研究中心学到的重要一课就是:与经验丰富的环境健康安全专员建立起密切联系非常有价值。能够经常与一线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教职员工、博后、学生等都获益匪浅。与不少学术机构普遍存在的那种照指令行事的风格大相径庭,这里形成的好学好问、乐于合作的氛围令人印象深刻。各个学校的掌门人,你们可得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了!

我在这儿要夸一夸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同仁,他们常常在教职员会议上把如何抓好实验室安全工作列为重要议题,可谓煞费苦心。以MattFrancis教授为例,他总是手把手地教实验室新成员如何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如何安全地开展实验,而不是当甩手掌柜,把责任推给博后或高年级学生。这样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事故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

ACS非常希望在促进实验室安全方面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因此,从年开始,所有ACS旗下的出版物都会要求投稿须列明研究工作中可能隐藏的安全风险。粗略的说,这样做有两大好处。第一,可以让其他研究者知晓可能的安全隐患。第二,促进科研工作者们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即重视实验室安全是科研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上,这也是科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一项职责。这里要强调一下,作为出版方,我们不希望安全注意事项局限于实验部分(尤其是有时风险还比较高),所以,作者们应该在结论/讨论部分列出这些信息,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放在摘要部分。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化学工作者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安全性的重要,并且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并且,有理由相信这种正面效应会逐渐扩散至整个科学界。我们希望,有朝一日,当安全意识已经牢牢镌刻在每位科研人的脑海中时,我们可以骄傲地宣称,应给化学人记上一大功!

原文(扫描或长按,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上海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bf/21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