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万名核医学工作者的公共平台。
年10月31日,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传来喜讯,《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今天我们和《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宋娜玲老师一起分享下办刊理念。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自年创刊至今,已走过四十一载春秋,正式出版期杂志。本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读者和作者为导向,以论著、综述、病例报告、国际学术会议报道等为主要形式,着重报道国内外在放射医学与核医学两大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强调文章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虽然进入了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队伍,但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将以此为契机,为我国放射医学和核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搭建更高的平台,继续提高期刊的编辑、出版质量,提升学术水平,扩大影响力,不忘科技期刊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好地发挥学术引导作用,为推动我国放射医学和核医学事业的更快更好发展不断努力。
重点来了!
办刊经验及特色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已创刊四十年,是该专业领域具有良好口碑的权威性科技期刊。近年来,在主办单位、各位编委、专家及编辑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坚持办刊宗旨的前提下,明确了期刊的定位,打造了期刊的特色。在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术质量的提升,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注重数字化建设。
1.坚持办刊宗旨,明确期刊的定位
学术期刊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优势和明确的读者定位,才能树立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每一种期刊都应有自己的办刊理念,办刊理念是针对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提出的一种想法或思路。有准确的期刊定位,才能明确目标、把握方向、办好期刊。如果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就得不到读者的认可,更谈不上打造一流的期刊。我们在召开编委会时,认真听取编委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有关办刊特色与定位的。《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曾用刊名《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以综述、编译、译文等为主要栏目。近年来由于期刊种类越来越多,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内很多一流期刊几乎不刊登综述,但我们一直以发表优秀的综述为特色,找准杂志的定位,既要保留传统优势和特色,又要与时俱进,吸纳进展性的东西。目前,本刊的优势为高效的同行评议;发表周期短;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快速发表;优秀论文开通“绿色通道”,且免收版面费;本刊网站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本刊在注重文章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同时,特别注重对基层一线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参考性和指导性。准确、迅速、全面、系统地报道放射医学和核医学领域中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新动向和热点问题,促进我国放射医学和核医学事业发展。
2.充分依靠编委的作用,打造一流期刊
期刊编委的作用就是给期刊审稿、组织稿件,与国内外同行深入交流,在学术会议等多种场合对期刊进行宣传,扩大期刊的综合影响力。《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已实现学术化和年轻化的转型。编委会的规模、人员组成及学术水平对期刊的建设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刊编委会共有编委95人,大多数为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技骨干,其中博士学位有59人,尤其是6位知名海外编委的加入,为进一步提升本刊的学术水平、增强本刊在业界内的影响力打下了基础。
利用各种学术会议与编委、专家多沟通、交流,听取他们对杂志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本刊以前多数稿件都是自由投稿,从年开始编辑部积极主动和编委、专家联系去组稿、约稿,亲自走到编委中召开组稿会,加强了专家的沟通与合作,组到更优秀、学术水平更高的稿件,使本刊逐渐摆脱恶性循环。由于稿件数量增多,在年增加了杂志的出版页数。同时,编委积极为本刊投稿、组稿、推荐优秀论文稿及审稿,为期刊发展与品牌建设提供支撑与指导,使本刊今年顺利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
3.严格执行审稿、用稿制度,提高期刊学术水平
第一,完善审稿专家队伍。本刊的审稿专家队伍不止局限于本刊编委会成员,而是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选定相关研究方向的专家。我们为每位审稿人分发了调查表,充分了解专家的专业特长,根据专家审稿的认真负责情况,决定是否再请其审稿。建立本刊的审稿专家库,积极吸纳一些优秀人才,使他们即是本刊的作者又是本刊的审稿专家,为本刊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供新鲜血液。
第二,规范审稿流程。严格执行对稿件的学术内容的“三审制”最终确定稿件的录用。每一篇投稿都要经过“论文相似性的比对工作”,编辑部的初审,专家的外审和主编的终审,并且采用双盲审稿、内稿外审和不同地区的审稿制度,尽可能提高学术质量。为了尊重作者的劳动,如果二位审稿人的意见有分歧,可增加第3、第4位审稿人,充分给作者答辩、修改、完善的机会。严格执行“三校一读制度”(期刊稿件的校对应不低于三个校次,由专职校对人员通读)。对每期杂志进行自查、自纠,使杂志质量更进一步提高。本刊编辑态度认真,每个环节都能严格把关,同时结合每年的审读结果,不断进行总结,找出差距,期刊的差错率逐步降低,在历年中华医学会审读中多次获得优胜奖,影响因子等多项引证指标逐年上升。
4.加强自身建设,培养一流编辑队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达到目标的可靠保证。严格遵守《出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按照《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排规范》、《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约通则》等各项规范进行编辑出版。除此之外,本刊编辑部还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制定了“编辑部的职责”,包括明确办刊宗旨、制定编辑方针、规范审稿流程;建立了“编辑部工作制度”,包括稿件处理登记制度、审稿制度、用稿制度、校对制度、业务学习制度;根据编辑每个的所长明确分工,建立了“编辑部的分工及职责”,包括主编、编辑部主任、编辑、编务等工作内容和相应的职责。
利用优势与特色,办国内一流期刊,培养一流编辑队伍,打造学术型编辑。我们鼓励编辑要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与进展;定期参加编辑行业的高水平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学习后在编辑部内部汇报与交流。这样即使没能去学习的编辑学到了专业知识,又使参加了学习的编辑加深与巩固了认识。因此,本刊的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得到了稳步、快速的提升。
科技期刊作为科研人员的信息来源和交流平台,肩负着传播科技信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与创新的社会职责。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在保证期刊质量的前提下,丰富刊物内容,加强宣传,提升刊物的影响力,明确期刊的定位,不断更新办刊理念,创新发展,积极打造具有综合实力的一流名刊,更好地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服务。
编辑部主任简介
宋娜玲,主任技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年毕业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核医学室从事科研工作。年4月到《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辑部任编辑部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六、七届青年委员;天津市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七、八届委员。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委;《医学参考报:放射医学与防护频道》编委。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参加人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院所级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让我们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携手稳步前行,开创期刊更加美好的未来!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辑部
长按识别我们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南京白癜风白癜风治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