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工研院
科技创新
技术服务
产业孵化
人才培养
新制造新未来
本文摘自:东莞日报
10月24日,《东莞日报》05版“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专版报道通过东莞各单位党代表们的切身体会和感受,深度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新突破、面对的新挑战、开启的新征程。
相关内容如下: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军:
加大科研力度为东莞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正是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成长起来,并找到了自身的发展路径,受益匪浅。而科技成果转化也是我们工研院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近年来,工研院聚集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发起或参与多项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重大工程,包括数控一代工程、电机能效提升工程,建设全国智能智造示范点,对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另外,我们还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包括打造了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国家级孵化器等。
接下来,工研院将会继续加大科研力度,除了做好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外,还计划建设人工智能科学中心,为东莞的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
工研院简介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是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新模式组建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经过几年发展,已经快速成为我国制造领域知名的新型研发机构,发起了全国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了全国电机能效提升示范点、全国智能制造现场会唯一示范点。目前,工研院拥有一支余人的技术团队和余人的产业化团队,获批4支广东省创新团队,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及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为0余家企业提供了高端技术服务。打造了华科城科技孵化器品牌,建设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建设的7个产业园区孵化面积超过30万平米,孵化企业余家,其中自主创办企业50余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上市后备企业3家。工研院在科技体制方面勇于创新,被《人民日报》、《焦点访谈》誉为“全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典型代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