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晚,十九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举办了一场由军队代表参加的集体采访,主题为“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迈出坚定步伐”。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飞雪(图右二)作为军队党代表参加了此次集体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我们知道有一句话,只有打造后天的军队,才能够赢得明天的战争。也就是说未来战争对军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跟以前不一样的要求。那么想请问几位代表,你们现在在工作训练当中是怎样针对未来战争的需要来提升战斗力的?
王飞雪:国防科技领域的科研和一般领域的科研确实有显著差别,一定要聚焦我们国家和军队的重大需求。我们从事的科研,像北斗系统,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增长,我们已经可以做十几颗卫星的北斗二号系统,现在正在做30多颗卫星覆盖全球的北斗三号系统。
记者(意大利二十四小时太阳报):女性在中国的强军目标以及军队改革中,或者新的国防系统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王飞雪:在国防科技创新上,女性也表现得特别突出。在我们北斗行业里面,就有女的总工程师,从火箭到地面系统的总工程师里也有女性。我的团队里,有非常多的优秀女教员、女学生,她们在科研领域做得非常棒。
记者(澳门澳亚卫视澳亚网):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现场聆听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十九大报告,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王飞雪:这次会上听到了报告,印象最深的就是科技兴军。科技兴军,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目前的任务。从北斗系统来看,这些年尽管取得了很多进步,但是我们起步要比国外的系统晚了二十年,现在还没有实现全球的覆盖,所以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即使到年完成了覆盖,也不能歇口气,因为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演进,新的需求层出不穷,我们未来的万物互联、工业智能化,都对更高的定位和时间的精度提出了要求。这次报告中提出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新的生活方式背后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离不开时间和位置的高精度服务,这都给我们科技工作者带来很大压力。
十九大代表 王飞雪
男,汉族,年1月出生,年8月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年12月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设计专家,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科技专项导航技术专家组组长。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二等功1次,所在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
作者|葛林楠、刘于蓝
编辑|麦小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