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看过来,南审研究生教育获评第一等

近日,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分别给我校党委书记晏维龙和校长刘旺洪发来感谢信,对学校在全省首次开展的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对学校党委和行政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表示感谢。

信中表示,为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撑,今年我省首次开展了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此次综合评价主要考察立德树人、导师队伍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综合改革以及第三方质量评价等。经省外专家评阅和省内高校现场互评,南京审计大学在此次综合评价中获评A等(第一等级)。

“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创新体系。”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的重要支柱,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在我校年研究生导师培训会议上,分管研究生院的副校长俞安平表示,研究生教育是学校发展上层次上水平的重要引擎。那么,南审的研究生教育怎么样?

南审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

是的,自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到今天,南审的研究生教育也不过历经短短八年。可是,这八年,我们没有虚度。

年获学术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三个一级学科获授权;目前,学校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专业学位8个;年,审计专硕规模全国最大,学位点评估得分全国第一;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连续三年硕士毕业研究生对培养单位总体满意度为%,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度为%,居江苏所有高校之首。

级审计专业硕士毕业生,刚刚以优异成绩考取江苏省委选调生的盛文祥这样评价他的研究生生涯:“开放的教学模式,包容的学术态度,科学的培养机制,独特的实习模式。”

盛文祥“谈一谈你怎么评价我国的审计制度?”盛文祥的研究生课堂,去除了照本宣科的授课模式,大家从课桌走向讲台,讲述自己对于问题的态度观点。他站在同学们面前,表达自己对于中国审计制度的看法,大胆思考其优劣势。“摒弃了对与错绝对评价的课堂,重视好与坏的对比判断,帮助我养成自主研究思考的方式和思路。”他说。“一二三”,过程管理下功夫

研究生院院长姜德波用了三个数字来总结南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亮点,即“一个流程、两个责任人、三个关键点”。“一个流程”,指完善学位论文工作流程;“两个责任人”,指强化校内导师与校外实践导师的职责;“三个关键点”,指强化招生选拔、中期考核、学位授予等三个关键环节的监管。

姜德波

研究生过程管理中,最离不开的是导师队伍建设。姜德波介绍,从年到年,我校的硕士导师队伍已从最初的34人增至人,每年都有一批年轻、高学历、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优秀教师加入硕士生导师队伍中。近年来,导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学位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一支与研究生教育发展需要相匹配的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

导师队伍取得的成果也不少。年,我校理论经济学导师团队获评为江苏省首届“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提名)”,郑石桥教授获评为江苏省首届“十佳研究生导师(提名)”;两位导师获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优秀学位论文优秀指导老师;五位老师指导的论文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等。

朱明秀,是会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在南审从教32年的她,是年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导师,至今已指导毕业研究生19人、在读研究生4人。她指导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曾获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优秀学位论文、江苏省优秀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等奖项,她带领研究生撰写的两篇教学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

朱明秀

狠抓第一学期,是朱明秀的指导原则。研读文献、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拓宽视野、激发同学们的研究兴趣、找到喜欢的研究方向,这是朱明秀每周组织读书研讨会的初衷。“我会定期组织同学们研读文献的汇报、交流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批判性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此来训练他们的研究性思维。”朱明秀说。除了拥有各自的导师,南审的学术硕士还实行“导师+导师组”的联合指导。为了做到导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各个一级学位点和专业学位点成立由两个以上二级学科联盟的导师组。导师组在导师负责制的基础上,统筹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源,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本组师生开展学术研讨,发挥团队整体优势。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实行“校内导师+校外导师”的“双导师”制。目前,我校累计聘请名高水平的校外实践导师,与校内专业导师共同培养研究生。“双导师”模式渗透课堂教学、学位论文指导与开题、学生实习、学位论文答辩等整个培养过程。级劳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陈秉宇对导师组联合培养的方式赞不绝口:“导师之间是互相交流的,导师们也会对所有的学生倾囊相授,只要你有问题,整个学院的老师都乐于指导你。”

陈秉宇

疫情期间,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陈秉宇感到很迷茫,“长时间在家,要读什么书,该做什么,小论文写什么方向,都很一头雾水。”陈秉宇就积极与导师们沟通,不论学习还是生活上的问题,导师们有问必答。他说:“导师既是我学习上的导师,也是人生导师。”“审计烙印”,行业特色下的研究生培养年3月至8月,我校白雅欣等9名研究生在审计署兰州特派办进行教育实践。

后排左起:钱源、陈婷、白雅欣、赵柯、杨欣、戴欣妤

前排左起:张婉慧敏、黄鑫爽、吴淼

她们先后参与了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府债务审计等多领域的审计项目,发现的20多个问题或经验做法被兰州办写入上报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其中9个被审计署上报给国务院的专题报告或重要信息要目采用,还有2个被写入了主报告。

年6月23日,国家审计走进高校“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南审启动。启动仪式上,14位在审计署深圳特派办实习的审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一起表演了情景剧《审计新兵》。

情景剧一共有四幕,剧本皆由演员们创作。从审计新人培训,到第一次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再到深入了解政策审计、交流审计经验,这一幕幕剧展现的都是台上14位审计新兵亲身经历的审计故事。

“审计烙印”,是南审研究生培养中最突出的特色。

级会计学学术硕士高稚窈分享了她的课表。课表显示,在学位课程中,她需要修完《审计理论研究》与《审计信息化专题》,在非学位课程中,她还修了《会计与审计研究前沿》与《审计方法研究》。

除了第一课堂,学校还十分注重实践教学。审计作为学校的优势学科,汇集了一批优秀的审计资源。学校与各级审计机关建立起实习合作关系,审计专硕的同学们两年期间能够有半年参与到审计机关的实习当中,与一线实务审计工作者一起工作,一起生活。

研究生赵珂在审计一线

盛文祥的研二,在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办实习了半年左右,与投资审计处的审计工作人员共同参与上海机场集团与浙江水利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这次实习让他获益良多,他说:“实习期间审计项目层次高、时间紧、密度大,让我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对审计实务的理解。同时,特派办审计干部严谨的工作态度,冲锋在前的积极性,廉洁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中对我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此外,学校还时常邀请各国审计长、内审协会会长等优秀的国内外审计一线领导及专家学者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拓宽同学们的专业前沿视野。

荣誉教授基恩·多达罗先生作“高风险名单”主题演讲

级金融专业硕士胡雅婷有两位导师,一位校内导师是金融学院徐玉华教授,还有一位校外导师,是金融行业的魏礼亚老师。胡雅婷说导师在教导她学习金融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会突出审计特色,让她平时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td/97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