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22日,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第十二届教育科研年会在西校区明德堂隆重举行。会议围绕“聚焦核心素养,探索教科研之路;发现真实问题,开展微课题研究”这一核心内容,以课堂、项目、论文、课题为讨论学习对象,为海实新品牌建设和落实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指方向、明方法、寻路径、找对策。
指方向、明方法
首先,大会由海实课程与科研处卢明副主任作开场发言,卢主任就一年来海实教科研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梳理,明确了总结的意义是为了诊断问题,传承海实精髓,更好地推进海实教科研不断前进,希望广大教师在课题研究与课程建设上勤思考,善总结,多实践,出成果。
接下来,海淀实验中学执行校长林伟明宣读-学年教育科研获奖教师名单,海淀实验中学校长田琳为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致辞,希望广大教师在教育科研的引领和帮助下,踏实回归课堂教学,扎实钻研课堂教学,为海实新品牌建设做好基本功。
海淀实验中学党委书记陈德收充分肯定了一年来海实广大教师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海实未来发展做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部署。陈书记鼓励大家要树立科研意识,改变教学方式,并从海实发展面临的十大问题到思考海实曾经的历史与辉煌,再到指明“破冰行动”的具体方案,始终将课堂、项目、论文、课题作为教师发展和学校立足的抓手,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回归课堂,发现真实问题,做行动研究,力求人人有课题、人人研课题的海实教科研氛围与格局快速形成。
为鼓励大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明确课题研究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张珺老师、胡芳老师、张玉双老师、李兵老师为与会全体教师“现身说法”,言经验,说方法,立体地展现了课题研究从选题、立项、中期审核到结题的动态过程,生动地展示了一节课、一份教学设计、一次说课、一篇教研论文到一个科研项目的获批立项的经历,为与会教师指明了课题研究要注意的过程性问题与一个课题诞生的步骤与方法。
与会教师经历了总结、表彰、任务部署与经验分享等环节,认识到人人有课题、人人研课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了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激发对课题研究的兴趣。那么,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在指向核心素养的教改中研究问题,课堂、项目、论文、课题到底是怎样的逻辑关系,带着问题,与会教师进入了教育科研具体实施路径与对策环节的讨论学习。
寻路径、找对策
特邀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支瑶为海实教师作了《面对挑战多元发展——新形势下的校本研修》的专题讲座,围绕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方向和途径向大家展示了面对考试评价、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研培训的变革背景下,教师发展与课题研究的具体路径与应对策略。支校长认为,学校、教师应对变革的系统规划与定位是基础,学校、教师要清晰现存的优势与不足,其次是方向正确,具体到课堂是活动、角度、思路、设问、任务、素材、评价等方面的整合与有效。
林校长结合海淀实验中学的实际情况,向与会教师解读了“海实教师发展三年规划”的实施细则,强调学校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的发展,而教师的关键则是要立足课堂,要通过专家引领、互帮互助和自强自立这三个途径尽快使各层次和各教龄段的教师迅速成长。未来,海实要继续强化学科组建设,出名师、出专家,助力海实教师队伍素养与实力的建设和发展。
最后,数学教研组余纯钢老师与化学教研组王文彬老师向与会教师汇报了学科组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学科基地校建设情况。通过对学科组建设的优势与不足的分析、课程建设不断完善的思考以及学科基地校申请评估全过程的艰辛,启发了教师们对本学科组自身发展、课程建设等问题的思考与规划。
☆
一日小结
☆
会议第一天,收获满满,广大教师通过大会各项环节的精彩展示,收获了“聚焦核心素养,探索教科研之路;发现真实问题,开展微课题研究”的内涵,明确了课堂、项目、论文、课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对教学科研的实际帮助与现实意义,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做行动研究,人人有课题、人人研课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撰稿:彭冠雄
摄影:王金玉
海淀实验中学 爱智慧,感知科学艺术相融共生;集大成,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