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科研论文?
来源:胡伟科学网博客作者:胡伟编辑:学妹
写在前面的话:身为80后的入门级“青椒”,经日摸索挣扎于学术研究的各个环节,写学术论文就是其中的典型一环。虽然在别人“直观”看来仅仅是一串统计数字,但写学术论文与做研究本身一样,孕育生产的过程不啻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各中辛苦,只有当事者最能体味。做事情不是纸上谈兵,每一环节的突破都是智慧、能力和毅力的综合展现(参考图1)。
图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入职4年半来,小组的规模已由最初两名研究生到了6名研究生。毕业或14年即将毕业的学生(2名博士,1名硕士)均在颇有实力的企业找到了薪资不错的职位(起薪均在25-30万/年),这是对南大现代工科研究生培养的认可,也是研究组纳新的有力宣传。然而我内心一直对一句话深以为然“评价一位教授好坏的标准之一:学生中是否有一定比例的出色的教授?”现在的研究生中不乏淡泊名利、专心向学的好苗子,本着“既授人以鱼,也授之以渔”的精神,利用年终短暂空闲与合作课题组共同组织了一次学术交流,学生代表相互汇报交流各自研究组的科研工作,我们几位老师则就科研涉及的基本的理、化基础进行了系统讲解,并就如何写论文和如何做课题研究等学术相关话题进行了专题讨论。这正是我这篇科学网建博6年多来的第一篇原创博文的由来。
作为一名本土培养的博士,英语并非所长(虽也有过分别为期10天和20天的国际访问交流,基本都是一头扎进实验室,并未对英语水平带来实质提高)。但我觉得对科学论文,文采并不是最重要的,文章所承载的信息及研究内容自身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文章内在的逻辑和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也很重要。就文字而言,最重要的是客观/如实的把结果及其价值完整、清晰的呈现出来。由于博士毕业后跨行就业(由高分子转到物理光学),经历了两年的学习、探索的沉寂期,第一篇工作直到11年才发表出来。但从11年至今,我全程参与构思、写作、投稿和回复意见的论文已有19篇(一多半文章发表在一、二区刊物上),仅被拒稿2次,21投19中,命中率超过90%。高命中率节省了反复修改重投的时间,使我们可以集中更多精力来做研究,另外也大大增强了我们对自身判断的信心,并保持了高昂的士气。
如图1所示,实际研究过程中,道路坎坷曲折。尽管老师的指导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个人努力,但是却可以以过来人和职业科研人员的身份提供通关攻略,使学生们尽量少走弯路。在准备报告ppt的过程中,主要参考了SanFranciscoEdit的教程(卡介苗接种时间白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