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教研理想,带着毅力前行文心全

文心全,中学高级教师,金华市教改先进个人、朱昌元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浦江县名师、浦江县教坛新秀、浦江县优秀班主任、浦江县招考先进个人。

  年参加工作,从事高中语文教学,获全国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连续三届金华市青年教师写作大赛一等奖。对语文阅读教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二十余篇文章发表在《教学月刊》《文学教育》、《文学与人生》《作文快线》《中学生天地》《学园》等刊物上,近三十篇论文在省市评比中获奖;《诗情花意》被列为浙江省第六批网络推荐选修课程,《客家民俗概述》被列为金华市第二批精品选修课程;《清兵卫与葫芦》被评为浙江省优课;课题《浦江县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荣获浙江省一等奖,被评为浙江省研究性学习优秀指导老师。

序言

从教十二载,一路走来,怀着朦胧的教育理想,经历了科研创作的迷茫,苦尝教学上的失意。教学相长,庆幸学生的陪伴与名师引领,更欣慰自己那执著不辍的意志力。回望自己的点滴成果,是灯下的笔耕不辍的真实文字,更是失败之后不服输的执念表达。每个人的教研成长都是一部有纪念意义的岁月修炼册,而我的成长轨迹亦是如此,愿与诸君分享,共勖勉。

初为人师,学以致用铺基石

年秋,远离故土,只身到浦江,加入到浦江二中教学团队中,开始耕种自己的教学园地。当时激情满怀,憧憬收获,然而多次碰壁,让自己心灰意冷。精心准备的第一堂课被教研员批评的一无是处,何老师的一句:教学不是一言堂的表演。这句话让我心灰意冷,更警醒着自己,做一名语文老师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虽说教学如酒,需慢慢酝酿,而我性急,倍感失落。在以后的日子里,自己的课堂被教学师傅批评甚多,期末联考成绩也不尽如人意。也许刚毕业,自己定力不够,班级管理也不到位,被校长谈话也让自己狼狈不堪。如今想来,这也是一笔成长的财富,教会了自己在挫折中如何自立。怎么改变现状?首先必须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爱默生曾经说过:“读别人的书,是为了自己有话说。”因此,我利用空余时间阅读“教育家成长丛书”,《赵谦翔与绿色语文》《韩军与新语文教育》等,以及认真地研读了“大夏书系”书籍《教师如何做研究》《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守望教育》《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等,这一部部书犹如沙漠中一股清泉,滋润心田,催人奋进。我知道自己读得书如九牛一毛。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和科研中体现出自己知识的贫乏,更激励自己应该以书为伴。读书的日子是艰辛的,特别是那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一本、两本……,随着知识的增多,就有了一种“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感触。理论学习并没有让我郁郁寡欢,恰恰是知识的贫乏让我耿耿于怀。在读《赵谦翔与绿色语文》一书时,对自己的启发特别深,如赵先生对“人”的理解“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两相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一行赖悟功。”即人格健全的人,就必须在灵与肉的协调,情与理的均衡,言与行的统一。真可谓妙哉!在阅读韩军老师的示范课《药》后,自己也写出了两千余字的文章《关于〈药〉一文的几点思考》,并获得全国鲁迅作品教与学征文三等奖。自己有一种教学与科研矛盾的迷茫,这时县研培中心的方方老师解除了我的困惑,还依然清晰记得她写给我的文字:“只要你专心,执著研究,浦江又将产生一颗新星。”短短的一句话是鼓励更是鞭策。如今反观自己所成,有愧于方老师的厚望,唯有继续前行,不断锻造自己。

年,自己借着金华市论文评比的契机,写出了工作后的第一篇论文《青少年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并获市一等奖。在以后的两年中,在《金华教育》《教研与师训》市县刊物发表了十几篇随笔文章,大都是自己教学及班级管理的感悟,那些感触往往是感性真挚的东西,如今再读也是感慨万千。在这些教育教学的反思中,使我体味到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情。《“十五元钱”算迟到的爱吗?》讲的是晚自习发生的一件事,一学生老咳嗽,原来他感冒了,我得知他是因为没有钱而没有看病时,我没有理会,后来自己才想起应该给学生钱。后来,我给了他十五元,但我内疚,因为没有在第一时间给以他帮助。然而元旦一贺卡上的言语让我感动不已:“您知道吗?你就像大哥一样,你那天晚上给钱同学买药看病,我们班的同学都认为你很善良,人很好。我相信你一定会是一个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那时我真正的幸福感就在这群感恩学生的字里行间。

  走上讲台的前三年,自己并不顺畅,精心准备的一堂课,备课计划并不能在课堂上如愿实施,我时常反思原因,诉诸于笔端,一篇篇教学随笔文章随之产生,成为自己的财富。《一堂失败课的背后》讲出了自己对课堂的反思,有幸也发表在《金华教育》。自己在学习中成长,在教学中反思,反思越深,感触越大,文字也愈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进行教育研究的老师,也不可能真正尝到教育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老师。”这些话使我产生冲动,更何况自己的这种情结在大学已经根深蒂固呢!出于对科研的热爱,时常提笔拙字,一篇千言的文章,经历艰辛完稿,每次在满怀激动与自信中投稿到一些刊物上,然而,次次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也许是期望太高,也许是能力不及,但科研的斗志并没有泯灭。不断的学习,积极探究,成了自己的目标。正如赵谦翔先生所说:“文章不是速成物,临渴掘井佳作无。平素育的草木茂,东风一笑异彩出。”古圣先贤以“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为功夫和“语不惊人死不休”为追求,更何况我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兵呢?

  年,学校决定让我们几位新教师申报一个课题,由我负责并执笔,当初我对课题很陌生,于是我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图书馆翻阅资料,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才弄清楚课题如何做。在做课题《古诗词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阅读了一些关于探究性学习的书,制作了好几份调查表,并开展了诗词研究性教学的公开课,积极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利用休息时间批阅了大量学生的诗词阅读体会。经过一年的时间,课题结题了,最终得了浦江县三等奖,当时自己十分高兴,比任何一次获奖都欣慰,因为我知道如何去做一个课题了,这种体味贵如黄金。这是课题处女座,为以后的课题奠定基础,先后完成《培养学生多维阅读能力,提高情商的研究》、《高中语文四种文体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等市级课题。教育界有句俗语,三年成型,五年成才,而我的三年却在教研路上磕磕碰碰,不尽如人意。

师生共进,教学相长显成果

年订阅了《语文学习》杂志,阅读了许多语文名家的文章,被其中美妙的教学设计深深打动,自己也产生诸多的共鸣,激起了对文本解读的兴趣,因此,利用暑期写了数十篇苏教版教材文本解读文章,深得金华市教研员朱昌元老师的认可,也树立起对教学研究的兴趣,改变了以前惟教参是从的做法,课堂注入许多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对文本的敏感度,反思的文字也就多了,把课堂的亮点记录在案成为常态,每次都能够形成很好的案例,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便是收获。

  同时,自己积极参加语文教学业务比赛,每次比赛都是一次很好的历练,知不足而努力为之。年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获得一等奖;年评为浦江县优秀班主任,这是对四年工作经历的我地极大肯定;、、年连续三届金华市高中语文教师下水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年秋,来到浦江中学,新的环境,新的挑战,那年也有幸评为浦江县教坛新秀,可是与金华市教坛新秀失之交臂,回想种种,也许是自己修为不够,抑或是上进心不强,但这并未浇灭自己教学与科研的热情。教与学是紧密结合的,师生是个共同体,因此,师生一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活动。因此,我尝试着让学生和自己一起研究,让他们走出校园,去体会生活。年,由陈建浦校长负责的,我组织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浦江县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拉开序幕,依稀记得那年夏天,天气炎热,却能兴致勃勃和六位学生一起走进民工子弟学校,走进社区,走进民工家庭,一起体验,一起反思,一起   因为学科特点,我喜欢和学生一起探讨写作,寻求文字背后的深意,感受到了学生内心世界的丰富与萌动,喜欢他们称我为“文先森”,更感动于运动会展板上的一句:不负文先森。学生的灵气与敏感,加之勤学,在全国“语文报杯”作文大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省一等奖;在首届“中学生天地杯”大赛中获得浙江省一等奖;“感知文化·爱我浙江”主题征文中获浙江省二等奖;金华市“文潭杯”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因为学生优异的表现,我也获得全国“语文报”杯写作指导特等奖、“我的中国梦”全国中学生征文写作指导一等奖。在科研中成长,在科研中反思自己,年我获得金华市教改先进个人的荣誉。八年的教学与科研让自己成长不少,与学生的相处让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同时让自己感受到静心科研,疼并快乐,幸福满满。

名师引领,自我磨砺拓视野

  年,出于机缘,因为自己数十篇文本解读文章深得特级教师朱昌元的赏识,成为其第二批特级教师徒弟,我也有幸成为其名师工作室一员。在聚集省市名师的工作室,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老师,或擅长于课堂教学,或精于科研……,这些开拓了我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让我树立了向名师看齐的决心。读书是提升自己的必由之路,向书籍学习,勤于实践,结合课改实际,我开发开设了选修课程《诗情花意》,该课程也被列为浙江省第六批普通高中推荐选修课程;我又参加了《文学类文本的解读·教学·评价》省级微课程的建设,成果获得教育厅认可;多次主持课题研究。先后也在《教学月刊》《中学生天地》《文学教育》《作文快线》等省级刊物成功发表文章,省市论文评比也多次获奖。工作室的学习让自己的平台更高了,视野也更宽阔了,学到的东西也更多了。

  当然,我也尝试在自己的薄弱环节教学上进行尝试,不能在市级优质课上展现自己成为遗憾,但与名师一次次的交流让自己受益匪浅,自己的教学视野宽了,思路丰富了,教学形式多样化了,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年11月在金华市高三语文高考研讨会上成功开设《文学类文本解读》复习课;年12月在浙江省名师工作室研训活动中作《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讲座及进行了《鸿门宴》说课,获得专家好评;在金华广播电台面向全市考生作了《年名师高考备考》讲座,这些都是实践的收获。每次课堂教学都是一次磨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特别是课后反思让自己看到不足。年建立了名为“语文教学,走在路上”的教师个人空间,向全省同仁分享了自己的语文教学,空间被评为“浙江省精品示范空间”和浙江省教师空间创建二等奖;年,自己教学课例《清兵卫与葫芦》评为“浙江省优课”,以上荣誉是对自己教研实践的肯定。评为浦江县名师,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新的起点,同时成为朱昌元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有人问我这些荣誉是怎样得来的?有什么诀窍吗?我只想说的是,教学成长都是在一步一个脚印中成长起来的,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如果放弃也许你就失去一次享受成功的喜悦;不抱怨周遭环境与他人,因为你只有做好自己,才能领先于他人,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静心修炼的职业,不为外物所干扰,成功的喜悦是物质无法替代的。年秋,我顺利评定为中学高级教师,完成了当初自己制定35岁定上高级的目标,这更是这些年教研积淀的体现。

  让教研成为自己的生存常态,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使自己成为“研究性教师”,是每位真正热爱教师职业者的毕生追求。然而,如今这个浮躁的年代,能够真正做到“两耳不闻校外事,一心只攻科研忙。”真是需要一点勇气和毅力了。既然选择了教师这方净土,何不静心去发现、思考、探究一点点问题,给自己在这净土上开辟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孔子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让我们做一回仁者、智者。

  回首十二年的教学生涯,感慨万千,有过雄心勃勃,踌躇满志;有过厌倦、困惑,甚至心灰意冷,但正是教研这盏明灯指明了我努力的方向。我深知自己知识粗陋,能力缺乏,但我奉信“积土成山,涓滴成海”的真理,尽管路漫漫而修远,吾一如既往而求索。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白癜风应该怎么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lw/3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