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湖大学公布级博士研究生录取信息,该校年共招收博士研究生名,创历史新高,比年多了39人。这批博士研究生将成为西湖大学的第五期学生,并将于年9月左右入驻西湖大学云栖校区。
根据西湖大学此前发布的《复旦大学-西湖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年招生简章》和《浙江大学-西湖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年招生简章》,该校所招生的博士研究生注册学籍分别是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分别颁发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博士毕业证书,授予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博士学位。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在西湖大学求学的博士生实际上是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名义招收的,只不过是借用了西湖大学的校区和相关的平台来进行培养。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西湖大学是以博士生培养为起点而建立的新型高校,该校尚未获得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年申请的生物学、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博士点均未获通过。
但是,西湖大学博士点未通过没有丝毫影响广大考生报考西湖大学博士研究生的热情。从西湖大学公布的数据来看,被录取的名级博士研究生中,有60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其中包括耶鲁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世界名校的毕业生,且具有海外背景的生源占比逐年提升,由年的10%上升到年的19.2%。
为什么西湖大学连颁发学历学位的资格都没有,却有这么多人选择报考西湖大学呢?西湖大学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第一,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的独特魅力及其关于办学治校的理念,是吸引众多学子报考西湖大学的关键。
施一公校长曾在西湖大学成立时提出四个希望:做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世界前沿科学技术的引领者、成为国际化的高等学府,现在这些希望正在逐步实现,施一公也倾注了大量心血。
从西湖大学的办学经费来源——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公布的近两个年度的审计报告来看,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作为创始发起人在年、年分别以个人名义捐款元、元,两年总计捐款达万元。与他一起作为发起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年、年总计捐款也达72万元。
由此可见,施一公不仅有超前的办学理念,还有办学的努力,更有实实在在的经费投入。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施一公在西湖大学领取多少报酬。但是,我认为施一公捐给西湖教育基金会的钱肯定要比在西湖大学所获得的报酬多。
我想除了施一公以外,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比他更对高等教育热爱的人了。因为他除了投入经费以外,还放弃了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身份,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科研学术活动,专心致志投入到西湖大学的办学之中。
因此,正是施一公具备的独特科研优势及其个人对高等教育的热爱程度,才使得西湖大学办学理念超前,吸引了广大学子。
第二,西湖大学博士招生的条件相对而言比较超前,对于吸引广大学子报考具有较大的竞争力。
西湖大学的博士生招生不同于传统院校的招生模式,他只采用申请-考核制的模式来招生,且允许具有较强学术科研能力的本科生申请直博。
这一条件相对而言是比较宽松,也是比较超前的,更加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攻读博士学位。因为从传统院校的博士招生考试来看,选拔机制比较落后,仍然是以分数作为评判标准,这与西湖大学的办学定位格格不入。
因此,西湖大学独辟蹊径,采用“申请-考核”制度进行选拔,而且还鼓励考生跨学科、跨专业申请读博。在西湖大学看来,跨学科更加能够达到学科交叉融合的目标,更加能够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成功。
从西湖大学前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时起,西湖大学就十分奉行基础理论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西湖大学提出将聚焦理学、医学、工学三个学科门类,实质推动跨学科交叉,深度创新,为世界和人类探索未知、开创未来。
此外,西湖大学在面试考核环节也采取了与其他传统院校不同的方式。该校采取的是分领域组织面试小组,对申请者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外语水平、思维能力、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考察。
这其中,专门有一项个人陈述的环节,内容需包括申请者学术科研经历和博士研究计划两部分,且博士研究计划需要包括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和预期结果三个部分。
由此可见,西湖大学的博士招生条件十分灵活,容易让一些思维活跃、科研水平较高的学生涌现出来,这种方式比传统的考试模式要更好。
第三,西湖大学的雄厚师资和优质的科研平台,是吸引众多学子报考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西湖大学官方网站对师资情况的介绍来看,该校拥有包括“两院院士”、海归人才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在内的优秀师资队伍,博士生导师均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均在各自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成就,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超前。
在这批年轻的拥有各种学术背景的杰出学者、研究员和年轻科学家的引领下,西湖大学近些年所获得的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也逐年增多,科研条件可谓是比肩清北。
西湖大学目前拥有西湖实验室、应急医学研究中心2个重大科创平台,浙江省结构生物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3D微纳加工和表征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功能分子精准合成重点实验室等数十个基础研究平台。
这样的师资配备和实验条件配备,实际上已经不亚于绝大多数高校了,甚至比一些医科大学、理工科大学的师资、实验条件都要好。
正是有这样的优势,所以施一公在西湖大学成立后不久就提出,5年左右的时间在科研方面比肩清北。现在只是西湖大学成立的第三年,就已经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再过2年,何止是比肩,应该是赶超了!
总之,西湖大学在没有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的条件之下,在不能颁发学历学位证书的情况下,仍然吸引了大批学子报考,这足以证明施一公的独特魅力,更展现出西湖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的独特优势,同时也是西湖大学博士招生模式创新以及师资、实验条件优越的共同作用。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