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中国科技青年英雄

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2157.html

从年开始,每一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都会选出一批35岁以下最具有创新性与影响力的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科技创业者,他们是:

发明家(Inventors)

创业家(Entrepreneurs)

远见者(Visionaries)

人文关怀者(Humanitarians)

先锋者(Pioneers)

这就是许多人知道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MITTechnologyReviewInnovatorsUnder35)。

多年之后回头来看,这些在当时都不满35岁的年轻人,在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改变了我们现在认知的世界样貌。

比如说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选出了马克·安德森(MarkAnderson),他是网景(Netscape)网络浏览器的创造者,而今他是全球知名的新兴科技投资人,那一年,我们也选出了杨致远,他创立的Yahoo(雅虎)后来成为全球的最大互联网公司。这一年,他们都还不到30岁。

年那一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选出了拉里·佩奇(LarryPage)、谢尔盖·布林(SergeyBrin),这两位在当时刚创业2、3年的年轻创业家,成就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谷歌帝国,而同一年上榜的还有一个当时没有太多人知道的名字,来自IBM的半导体科学家苏姿丰(LisaSu),在20年之后,她成为全球CPU巨头AMD的CEO,带领AMD再攀高峰。

(来源:EmTechChina)

而在年榜单上,出现了一个名字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berg),他创立了Facebook,这一年,他只有23岁。

年,我们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新兴科技时代,发展已超过半世纪的人工智能再度出现在世人眼前,而这一年,如今致力于AI落地应用教育推广的吴恩达(AndrewNg),正是年榜单的获奖者。

年,基因科学研究出现了巨大的飞跃突破,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是一场前所未见的科学变革的起点,被认为是全球CRISPR顶尖研究者、开启之后全球基因编辑研究加速发展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张锋,就是这一年的上榜者之一。

许多人会问:要如何定义一个时代?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在这群35岁以下的创新青年身上,他们的创新、好奇、坚持、灵感、勇气,将会提前告诉我们未来世界的样貌,因为,在每一位IU35身后,都蕴涵着开启一个全新时代的可能。

(来源:EmTechChina)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协同中国地区独家合作伙伴DeepTech一道将榜单落地中国,正式推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并在年1月举办的EmTechChina全球新兴科技峰会上公布了第一届中国“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年,我们不忘初心,更加努力地希望这份榜单可以迸发出更大的能量,于是在经过长达9个月的缜密评选后,在年1月公布了第二届中国“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一如过去20年来的坚持,《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全球35位3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榜单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捧已广为人知的明星,而是要让更多值得被看见的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科技创业家,被更多人认识、理解、支持,进而得以聚集更多的能量,改变这个世界的未来。

今年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创刊周年,第三届“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榜单在年12月14日的EmTechChina全球新兴科技峰会揭晓。

(来源:EmTechChina)

在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区榜单中,我们看到更多创新科研力量的崛起,也看到更多跨学科、跨领域、并且对于落地应用有更强烈企图心与使命感的科研创新出现,这其中涵盖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生物科技、自动驾驶等多个不同领域。

在年的榜单上,虽然缺失了“创业家”的身影,但是我们看到了许多在具有产业化潜能的领域方面坚持科研使命的获奖人,也看到更多散布在海外顶尖学术机构的科学家们,用自身不改初心的坚持努力,取得了世界级标竿成就的科研成果,这其中有超过半数以上的获奖者,都取得了世界级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与发现。

以下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中国“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获奖者名单(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先锋者

陈丹琦

年龄:29岁

职位: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获奖理由:她将深度学习用于一系列自然语言处理重要问题,帮助机器获取知识、更好地回答问题。

在使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技术解决自然语言理解问题方面,获奖人是最早的探索者之一,在该方向有着诸多开创性研究,覆盖多个核心技术问题,包括且不限于最早将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信息提取任务,开创了将深度学习应用于依存句法分析的方向,建立了能够借助大规模开源外部知识库提问答能力的早期开放域问答系统等。

获奖人在机器阅读、知识提取等方向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帮助学界开创新方向的同时,也在业界得到大量的应用和验证。基于这些成果,机器正在获得更好的、真正的回答问题的能力,而非简单地返回文档搜索结果。

邓磊

年龄:29岁

职位: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博士后

获奖理由:他是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天机芯”的主要设计者,用自动驾驶自行车验证通用智能的可行性。

获奖人作为主要设计者完成了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天机芯”的研制。该芯片区别于传统的智能解决方案,既可支持脉冲神经网络,又可支持人工神经网络,创造性地将计算机科学导向的机器学习与脑科学导向的神经形态计算在同一平台上相互融合。

在真实的无人驾驶自行车应用场景中,“天机芯”验证了其解决感知、追踪、过障、避障、自动控制、语音理解、自主决策场景的能力,可体现10倍以上的能效比。

“天机芯”为未来的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计算平台,或将在科学研究中成为下一代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重要基础设施,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提供了全新的可能。

戴磊

年龄:32岁

职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获奖理由:他在合成微生物组领域做出开创性工作,为微生物组改造及预测提供关键手段。

获奖人专注于种群生态学、微生物进化、生物物理交叉等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应用。通过高通量实验、生物信息学、统计模型等手段研究微生物的生态与进化机制,为理解和改造微生物组、抑制微生物的耐药性进化等众多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开拓合成微生物组领域,构建定量生物学模型和合成生物学工具平台,为微生物组改造及预测提供关键手段。这些开创性工作具有巨大的商业化前景,或将成为我国在相关医疗、农业领域冲击世界前列的重要砝码。

方璐

年龄:33岁

职位:清华大学副教授

获奖理由:她提出了新一代智能光场成像理论与技术,突破人眼极限,面向大范围动态场景的视觉感知与处理,实现了机器看的全、看的清和看的真,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利器。

获奖人创造性地提出了结构自适应光场成像新原理,建立了大场景自适应光场感知新模型,研制出十亿像素级阵列像感器成像装备和智能处理平台,在理论和技术上突破了大范围动态场景成像中宽视场和高分辨的固有矛盾,建立了智能分析处理平台,使得机器在智慧城市等复杂现实场景中不再“管中窥豹”,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进一步,获奖人构建国际首个十亿像素级动态大场景数据集PANDA,率先实现单图像下万级物体检测与识别,千组对象群体关系分析,百倍尺度变化的长程跟踪。该动态大场景数据集为视觉算法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有望实现更大的突破。

龚鸣

年龄:30岁

职位: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

获奖理由:他从化学基础入手,解决能源转换中的多种问题。同时,为可用于实际工艺化、装备化的能源系统提供基础材料解决方案。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进步都与能源相关。而随着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整个能源行业正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低碳清洁能源等成为前进方向。

获奖人从化学基础角度入手,利用无机纳米化合物和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研制出了比传统贵金属基催化剂有着更高活性和稳定性的廉价新型催化剂。他首次创制出1.5伏的低成本、高效率电解水产氢系统,为未来氢能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

获奖人还将太阳能电池与创造的电解水系统串联,设计了低成本的太阳能到氢能的光解水设备。此外,获奖人在用铝替代锂的电池研究上突破性地将铝负极和石墨正极在离子液体中结合,形成具有快速可逆氧化还原反应的超快铝离子电池。

在煤基能源化工领域,获奖人利用氢键调控并稳定反应中间体,提高了CO至C2产物的电转化选择性近一个数量级,为可再生能源支撑的分布式化工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

金橙橙

年龄:34岁

职位: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肿瘤学系助理教授

获奖理由:她揭开免疫系统、炎症和肿瘤之间隐秘的互动关系,兼收理论突破与临床新靶点。

获奖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lw/141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