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应该从完善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问题出发确定课题,实现“工作中研究、研究中工作”的理想工作状态。教育科研课题设计是一种计划和一个过程,是与学生、教师、学校的日常生活有关的一种个性化设计。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创新探索需要科研提供支撑,借助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提出假设、整体设计、严谨地收集证据并科学地检验成效,最后培育出优秀创新成果。关键词:教育科研;课题设计;问题;资料收集;资料分析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也是如此。当然,这里的“好”是相对而言的。在许多严谨的课题开题报告会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专家们对课题设计的“狂轰滥炸”,这也说明了课题研究在开始时(有时候甚至自始至终)往往是很难做到十全十美的。但是,有一些关键问题是必须在课题设计之初就考虑清楚的,其中包括“工作”与“研究”关系的问题、“资料收集”与“资料分析”的关系问题等。一、厘清“工作”与“研究”关系教育教学是极富情境性、独特性的工作,随着内部或外部条件的变化,不断会有新问题在新情境中出现,需要教师不断在实践中创新探索来解决———但创新探索和折腾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创新探索需要教育科研提供支撑,借助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提出假设、整体设计、严谨地收集证据并科学地检验成效,最后培育出优秀创新成果。教师应该从完善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问题出发确定课题,实现“工作中研究、研究中工作”的理想工作状态。然而,一些教师对研究过程不熟悉,不知道一个完整的教育研究过程及其阶段的划分,即便找到了一个有价值和有新意的问题,也不知道如何展开研究。我们有时候可以看到,有些所谓的课题设计,或者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仅仅为了评奖,或者仅仅是为了获取论文发表及结题证书。它们的特点是研究与实践工作相脱节,只有行动,没有假设,纯粹把“工作”当“研究”,开展没有目标的“研究”(导致在研究中无所适从),是名至实归的“假课题”。教育科研课题设计是一种计划和一个过程,是与学生、教师、学校的日常生活有关的一种个性化设计,目的是给自己带来新的改变。例如,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家具,如何摆放这些家具,从而创造一种独特的生活空间。正如生活空间设计有大有小,我们进行的教育科研课题设计也有大有小,大的可以是区域层面的,小的可以是某个班级某项活动层面的。在你不知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千万不要去开始研究。课题研究一定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指向,要通过研究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改进工作,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和教学质量。同时,课题研究要遵循科研工作的基本流程,围绕研究目标针对性开展探索性工作。清晰的目标一定要有时刻表(表1),这样才能知道研究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能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研究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表1目标分解/行动步骤表二、厘清“资料收集”与“资料分析”的关系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大多是“田野”式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解决的问题往往是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体现教师人生价值、科研水平。课题一经确立,教师研究者就可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研究,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然而,不少课题设计,缺少对研究参与者的分析,有资料收集计划而无资料分析计划。教师研究者不知道要积累什么资料,也没积累什么资料,往往是做了就算,从不回头看看自己做了什么,看看有哪些做得好与不足的地方,哪些需要改进,哪些需要完善。还有的则误以为研究成果就是写好论文,本可以开发成一系列的、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却显得比较凌乱,往往造成研究的过程缺乏证据,没有分析讨论,结果使得最后得出的研究结论看起来不需要从事任何研究就能够得出。教师教育研究中,对数据(资料)的采集、分析和解释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同阶段需要采集不同的数据(资料),不断循环往复,并得出实验性结论。例如,教师研究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