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作者:钱革
转载请联系isocialor
编辑:
石中鸟
社长说
著名学者的学术水平毋庸置疑,但在道德上我们只能假定其为普通人。
●●●
C刊事件之余论近日,新一轮CSSCI刊物目录公布,两家老牌高校的学报被剔出C刊核心版。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许多评论者及吃瓜群众义愤填膺,甚至归罪于C刊遴选办法。
笔者对这两本期刊并不了解,但因为承担过相关课题,自以为对“影响因子”或“核心期刊”制度有一些研究,也对上述C刊事件与上述一些同志的高论有一些略微不同的观点,在此一吐为快。
“影响因子”计算其实是
同行评议量化版
首先,有的同志经研究发现“影响因子”或“核心期刊”制度存在许多问题,笔者以为,至少就这个结论而言,不是新发现,是常识。
任何科研评价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影响因子”或“核心期刊”等科研评价中量化评估方法是如此,同行评议也是如此,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同行评议的权力主要掌握在著名学者手中,这些学者的学术水平毋庸置疑,但在道德上我们只能假定其为普通人。
如从科学史的角度看,没有人能否定牛顿的地位。但据记载,可能是因为“文人相轻”的心理作祟,当年英国皇家学会仅有的两位顶级科学家牛顿和胡克在给对方的学术评议意见中都出现了多处明显的刻意贬低对方之处(至少牛顿对胡克做过这样、甚至更加恶劣的事)。
而牛顿的豪言壮语“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真实用意也只是申明他的万有引力理论没有抄袭胡克(因为胡克身材较矮且驼背)。
况且,“影响因子”计算或“核心期刊”遴选的主要依据是被引证的频次,而被引证正是公开、公认、国际化、可持续的一种主要的同行评议方式;或,“影响因子”计算也好,“核心期刊”遴选也好,其实都是同行评议的量化指标而已。
找不出更合适的替代方案
其次,有的同志在对现有的“影响因子”计算或“核心期刊”遴选办法进行了强烈批判以后,却提不出替代性方案或提出的方案根本无法实行。
比如,笔者没有听说过国内有任何一家高校在科研管理中完全废弃“核心期刊”这一办法。因为著名专家资源有限,至少在日常科研管理中,面对浩如烟海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成果”,只要简单地计算一下便可知,即使现有的专家不吃饭、不睡觉、日夜不停地重审这些成果和“成果”,恐也僧少粥多,不能完成任务。
再比如,还有评论者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主要不能靠期刊论文,而应靠专著,这确有一定道理。
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各自内部,都存在极大差异。因此,在这里仅仅满足于泛泛而谈是远远不够的,笔者曾在SCI检索的印度国家科学院院刊CURRENTSCIENCE发表过一篇论文,提出了一项比较不同研究领域中论文和专著相对重要性的新计量指标,可供有兴趣者参考。
同行评议不适合中国的关系社会
再次,有论者指出美国的大学其实是不看重“核心期刊”和“影响因子”等量化评估方法,而只讲同行评议的,这或许就是事实。
但适合美国的不一定适合中国,比如美国和中国的高考制度迥异,中国是“一考定终生”,有许多不公平、不合理的地方。而美国的高考属于商业行为,大学录取新生没有分数线,高考成绩也只是大学录取标准中一项相对次要的条件。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做法可能更合理,但大家都知道,美国的高考办法在中国实行不了,至少现阶段实行不了,不然就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同理,目前在我国各高校,由于历史文化因素影响,学术共同体并未真正形成,已有的学术共同体内部也存在大量错综复杂的“爱有差等”的人际关系,使得以此为基础的同行评议的结果更多偏向于官人、熟人、老人、内部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盲目推行非量化评估的同行评议,可能会使学术评价失去最起码的客观标准,导致权力寻租、学术腐败等现象发生。同时,笔者还以为,著名学者同样会有人性的弱点,如果我们只强调同行评议,可能会阻碍各种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发展,甚至“近亲繁殖”而不自知,却以“根深叶茂”而沾沾自喜。
科研评价是科学,少不了计量分析
总之,笔者认为,科研评价以同行评议为基础,但不应因此就否定量化评估方法的至少现阶段在我国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方面,科研评价是科学,这正如其它社会科学一样,只有计量分析是远远不够的,但没有计量分析是万万不行的,这个道理应该也适用于学术评价中同行评议与量化评估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有人说科研评价中的量化评估是外行评价内行,其实这道理正如生产活动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管理问题。
量化评估对于具体的研究领域是外行,但对科研管理却正是真正的内行。同时,笔者以为,科学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科学办法来解决,比如人们所诟病的影响因子操作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现在飞速发展的文献计量学研究成果加以改进。
而文化对科学的批判虽然绝对是有意义的,但光有批判而没有建构,乌托邦很快就会转变为更加直接的利益表达甚至行动(如某主编在刊物降级后提出的应对措施包括了以后每期计划发表六篇收费论文,每篇三万等),因为批判者其实真正希望改变的不是CSSCI刊物遴选办法,而是自己的刊物由“C刊”降为“C扩”的现实。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教师
●●●
1你怎么看待C刊事件?
来留言区跟我们说说你的看法
求红包
钱革赞赏
人赞赏
复方白芷酊白癜风十大专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