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一个作者聊职称条件,对方表示,现在要求越来越高了,以前什么都不限制,只用提供上网检索的页面就行,现在又是要投稿记录,又是要原数据代码的,真是太繁琐麻烦!
老师还特别提到,基于最近华中农业大学11位硕博生举报导师造假时间,以后还可能会更加严苛。
你认为都有哪些事情影响了评职条件呢?欢迎评论区补充!1、同事衬托。有的单位其实自身的要求并不高,但是竞争者都太优秀,无形中把评职条件“抬”上去了。22年的一件事,记忆比较深,高职单位评副高,一篇核心就够了,其他附加条件看老师个人。结果当年评选的时候,出现一匹黑马,手握1篇C(自己是三作),3篇北核,还有几本著作,这条件放在本单位前后五年都吓shr人了!
2、人口基数增加。每个单位除了老员工在申请职称,每年还会新增不少新员工,人口基数越来越多,僧多粥少,竞争就越来越大。
3、流程更加规范。如上述所言,例如普刊在此前只需要提供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的截图,现在流程规范后,需要提供投稿相关信息、录稿凭证等等。
4、学术造假现象频发。近日,多位自称为华中某业大学动物Y养系黄某若教授课题组成员在网络平台发文称,“课题组十一名成员联合,共同实名举报华中某业大学动物Y养系黄某若教授的学术造假等多种不当行为”。综合往年发生的举报时间,学术造假频发,被曝出来的也只是冰山一角。一旦被发现,不光老师个人要承担相应责任,学校也会永远留存这一黑历史。为了防止相关事件的发生,可不就得严苛要求。
5、单位升级的必要措施。专科升本科,学院改大学……每一项都需要看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学术能力,为了实现单位阶层的跨越,这种科研压力只能平摊给各位老师。你要评职称,我要升大学,这不正是师出有名、双向选择的嘛?!
6、发表现状的影响。评职称无非就是发论文、申课题、出书专利……,以前的难度很小,门槛不算高。但是现在,论文难发,要求高,起发版面费多;出书的书号连年锐减;专利也一直在非正、审查,各项都不好办,老师自然感觉就难了许多。
7、科研处的不专业。大部分的科研处只知道要求作者发核心,但是实际上自己人有多大实力自己还不清楚吗?年以后报纸慢慢纳入职称评审,可以作为核心的简单、好用的平替品,国家都已经发文认可了,看看周围还有多少高校没有开放对报纸的认定。
8、核心评审的压力。北核、南核等核心的评审,压力是在编辑部。但是编辑部本身是不生产稿件的,所以最后承受的却是作者本人。根据今年北核评选的小道消息,3版以下文章刊发过多的都有掉核心的风险,很多期刊之前都是发的2版,受到冲击后,也开始要求最低3版起发。
9、科研和教学的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人的精力有限,如果重点放在科研上,那势必会减少教学工作上的付出。这个天平很难平衡,到底应该重科研还是重教学?
10、评职称全靠老师自行把握。大多数单位的评职称条件都有很多补充项,但是太模糊了。问科研处,只能得到一句“自己决定”的回复,最后导致老师不敢向前迈步,只能墨守成规去发核心。最近有个咨询,老师说单位可以认重要报纸文章(要求独立或第一作者,不低于字)。这个要求放在当下其实不算高,甚至比发个普刊都简单。但是说到重要报纸,除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外,没有人能界定哪些是属于重要报纸。老师问了科研处的人,得到的回答是,“之前没有人发过报纸,你可以先发了看看,具体的你自己评估下吧”。
11、国际撤稿风波。相信最近有不少人都在经历这个事情,虽然是杂志社管理不当引起的,自己也是受害者,但是教育部不会去查背后的原因。该答辩答辩吧,逐条合理陈述自己的文章内容。相信24年发国际刊,要求只能越来越高。参考去年年初的时候,浙江工商大学一次性拉黑三大出版商,咱能说三大出版商就没有顶刊,优质期刊吗?肯定不会,也有办刊水准高的,但是zg的连坐制度就是这样,宁愿一棒子打死,也绝对要杜绝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的可能。再想想人们为什么乐意发hindawi、MDPI、frontiers期刊呢?这些开源期刊审稿速度是真的快,无与伦比的快。有的时候制度针对的,恰恰是不合理的制度本身。
12、同事间恶意竞争。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是个哲学问题。但是在评职称中,谁不是报以最大的恶意在揣测对手。评职称也是人性的一面照妖镜。
13、成果转化难。现在申请专利,很多单位要求有实际转化,不然不算是成果,而这,也只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
14、江山代有人才出。青年学者脑子活络,虽然步入职场晚,但是渠道多,特别是读书期间参加各种会议积攒的人脉,就已经让学术老人自叹不如了。在这样的背书下,老人想要在评职称中拿到优先权更是难上加难。
15、政策的变更。政策的变化、反复,让人无所适从。例如,之前很多老师曲线救国,会选择去东南亚进修,从年,东南亚的博士、硕士也不再大范围认可了。
16、各种评选体制的介入。本来发文章全看老师自己的选择,我有能力就选择好一点的刊物,没有能力就选择差一些的。但是越来越多的评选机制加入进来,对刊物评评评,就导致好发能发的刊物不认可了,认可的刊物都是不怎么好发的。比如**分区的预警期刊,虽然确实能起到规范投稿的效果,但是……再比如出书,现在很多单位新增规定,“凡出专著,必须先审核书稿,审核无误后再进行书号申领。”
即便再难,体制内的人也是甘之如饴。
惟愿早日取得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