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实教科研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海淀

哪里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年6月4日下午2:00-4:00,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高中化学教研组开展了“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校本研修展示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专家有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杨文静老师、二十中张景富老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玉泉学校任艳华老师以及本校高中部全体化学教师。

环节一:教研组工作介绍

首先由海淀实验中学高中化学教研组组长王文彬老师对本校的教研组工作进行介绍。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高中化学教研组共有教师十名,其中高级教师4人,王文彬、张珺、李长萍三位老师被评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高艳老师被评为海淀区骨干教师,张珺老师还参加了名师工作站。这是一支治学严谨、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在历年的高考、会考、学科竞赛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海淀实验中学高中化学教研组

几年来,教研组以学科基地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教研组的建设,通过教研组的理论学习、组内研讨、外出交流,教师们更新理念,迎接高中新课改。

在海淀实验中学“砺”德“树”人,崇“实”尚“新”的办学理念,“学海淀智,求实验真”的育人目标引领下,在学校多彩纷呈的“海”课程、“智”课程、“实”课程、“真”课程基础上,化学学科的课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各备课组针对学生情况将国家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整合,除了“1+3”的贯通培养,高一年级在元素化合物部分采用了“以元素为核心的系统学习法”,高二年级将必修2和选修5有机化学进行跨学段的整合,高三年级根据班级不同学情进行特色个性化教学。

国家课程的整合

在校本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开设了steam特色课程“互联网+生物化学”,以互联网为依托,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不仅参与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奇妙过程,更体验并尝试着把产品变成商品收获成果的喜悦。

STEAM特色课程“互联网+生物化学”

十年级开设的化学素养课程,高一年级的钱学森班课程、高二年级的进阶课程、高三年级的培优课程,通过将国家课程校本化,采用主题式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学科校本课程

年,海实化学教研组积极参加了北师大的高端备课项目,目的在于通过专家的引领、教研的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和专业成长。

在陈颖老师的指导校,李长萍、沈幼凤两位老师完成了《从石油和煤中获取化石燃料》、《从石油和煤中获取化工原料》主题式教学,卜志玲、刘欢老师在黄艳宁老师的指导下,承担微项目“膨松剂”的课题,在支瑶老师指导下,张珺、李长萍、卜志玲、刘欢四位老师,完成了“汽车中的化学”项目式教学任务,在胡久华教授的指导下,王文彬、王天凤、高艳老师采用系列化教学形式完成了元素化合物—硫的转化。

环节二:说课展示

卜志玲老师进行《膨松剂》说课刘欢老师进行《汽车中的化学》说课

王文彬老师进行《酸雨及其防护》说课

环节三:组内研讨,同伴互助

几年来,在高备专家的指导下,教研组大部分教师都进行了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探究学习、主题式教学的尝试与探索,在这种以“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为目的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们进一步思考:如何让这种教学模式变得更适合海实学生?如何结合核心知识深入进行?如何让高大上的教学模式接地气走入课堂,变成常态化进行?在这种“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教学中如何更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需要总结、需要反思、需要提升、需要成长。这就是我们本次教研组研修活动的目的。

首先卜志玲、刘欢、王文彬三位老师就说课内容的设计思路、教学亮点进行交流,并进行课后反思。任海宁老师、王天凤老师、沈幼凤老师谈了对项目式教学、深度教学、探究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张珺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交流了“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的课堂实践策略,高艳、李长萍老师分别就高中新课改、新高考要求提出了“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进行课堂教学”的认识和设想。

环节四:专家点评

在和谐、严谨、认真的组内研讨后,几位专家老师对本次化学教研组的校本研修活动也给予了点评。二十中化学教研组组长、北京市化学学科带头人张景富老师谈到:爱因斯坦曾说,“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的全忘光后,还剩下的东西”。化学学科的本质也是如此,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也许就是面对一件新事物时,能快速掌握、熟稔的学习能力,进入瓶颈期时,不断求新、求变的突破能力,面对麻烦时,能迅速找到症结,找出破解方法的攻坚能力。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玉泉学校教务主任任艳华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校本研修活动,说课老师站位高,水平高。研修主题基于学生实际,引领教师对面临的教学问题进行系统化思考,从而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杨文静老师做了总结发言:今天的研修是集大家思维做一件事,集大家智慧形成学习共同体,大家资源共享,理念互补,探讨来自于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同伴互助,共同成长。希望大家在摸索、实践的过程中注重积淀,及时整理,不断提升,将理论内化,将实践推广,形成课题,写成论文,让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具有普适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收获。

撰稿:王文彬

摄影:王金玉

海淀实验中学    爱智慧,感知科学艺术相融共生;集大成,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jy/13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