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湖南日报
霍金说:“即使我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
金展鹏说:“轮椅禁锢不了我的思想,只要大脑还运转,就要学习和创造。”
只有食指能动的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被誉为“另一个爱因斯坦”。无独有偶。全身只有脖子以上能动的中科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金展鹏被誉为“中国的霍金”。
从事材料领域中相图研究的金展鹏,早在30年前就因独创的“金氏相图测定法”被国外同行称作“中国金”。患病致高位瘫痪19年以来,金展鹏始终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学术成果不断,桃李满天下,培养了许多的优秀弟子,“金家军”享誉国际。
他的故事,既是一首磅礴抗争的《命运交响曲》,也是一曲生机盎然的《春之声》。
金展鹏院士图源网络
1
“欣赏春天,必须要在柳枝刚发芽的时候就去”
3月初的一天,记者如约前去中南大学拜访金展鹏院士。
还是早春,虫儿惺忪,柳芽半开,难得的是阳光灿烂。当天上午10时30分许,米黄相间的米塔尔大楼又准时迎来了金展鹏院士。他端坐在轮椅上,戴着一顶深蓝色的帽子,着一身咖色的棉外套,脚穿一双棉鞋,微笑着由学生推着过来。
他的相图室就位于米塔尔大楼内。相图室是人们对金院士及其学生们所建课题组的简称。金院士的秘书、蔡格梅教授介绍,金院士每天至少来办公室工作3小时。上午10时30分到12时,下午4时30分到6时,在办公楼里能看到轮椅上他的身影。
相图室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学生们自发排了一个轮值表,谁有空谁就去接金院士上班。如果碰上雨天,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金院士的妻子胡元英独自一人撑着一把巨伞,推着金院士往返。
蔡格梅教授至今记忆犹新:“有一次雨下得很大,金院士坚持来办公室,师母又不让学生接。他们赶到办公楼时,裤脚全湿透了。”
3月1日上午,中南大学米塔尔大楼,学生范玲将金展鹏院士从家里接到办公室。湖南日报记者田超摄
从红砖蓝瓦的院士楼出来,绕过金鱼嬉戏的观云池,经过图书馆和教学楼,穿过绿树成行的校道,前往办公室——这条不变的路线,金院士坐在轮椅上,一走就是10多个春秋,风雨无阻。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这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城东早春》,也是金院士最喜欢的一首诗。青年求学时,他常常以此诗自励,告诫自己要抓紧时间工作。他说:“欣赏春天,必须要在柳枝刚发芽的时候就去,不要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才去,那时就晚了。”
诗言志。金院士就是这样一个赶早看春景的人。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如今,赏景人也成为了一道风景。那是无边春色中最鲜亮的一抹颜色,是大学校园里最动人的一个姿态。
2
“轮椅禁锢了我的手脚,却禁锢不了我的思想”
所谓“相图”,就是描述材料体系中各个相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随外部环境变化规律的图形。它的主要作用是指导材料设计,被称为材料科学的“地图”。
金展鹏早年投身于材料科学,上世纪70年代开始致力于相图与相变理论研究。为了要让中国在国际相图界争得一席之地,无论是在国内做研究,还是在国外深造,他一直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
他的病来得很突然。年2月的一天,他正准备出门参加学术会议,突然昏倒。由于椎颈出现问题,醒来后发现除了脖子能动,四肢已失去知觉。
“我不能这样躺下去,我要看书。轮椅禁锢了我的手脚,却禁锢不了我的思想。”他对胡元英说。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时间更有限。相图领域的未竟事业,他必须传递下去。他迅速调整好了心态。
他让胡元英帮着翻书页,让学生读给他听。后来,胡元英想了一个办法。她找来几根废弃的木条,钉成一对三角架,固定在床头,书就“俯”在两个三角架之间。三角架成了他的“学术平台”。那一年,他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看完了4名硕士2名博士的论文。
学生给金展鹏院士翻看资料
年11月,喜讯从北京传来,金展鹏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结果揭晓那天,越洋电话纷纷而至。还有一封由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转来的信。这是世界各地40多位学生联名写给母校的。信中说:“金教授的成就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白癜风最好医院青海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