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就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的几点体会

受学校的指示,要我讲讲教育科研方面的经验,我感到很是惶恐。因为一方面我本人并没有多少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学校有蒋校长、何校长、吕主任等教育科研的大师,我要讲的话就有点班门弄斧的意思。但是,同时我也觉得很荣幸,这是学校给我提供的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能够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教育科研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课题研究、教学日志、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课例等等都是教育科研。这里,我主要从论文写作的角度来说说,至于我讲的不当和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海涵。

一、名师的示范引领

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教育科研做得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地方教育科研的氛围与环境,得益于一些名师的示范引领,得益于学校的政策支持。像我们六安的霍邱教研搞得比较好,与霍邱的教育领导比较重视教研,霍邱有赵克明、杨明生等一批名师有很大关系,这才涌现出一大批教育科研的能手,不仅有中老年教师,也有年青教师,比如像霍邱师范的田春林。就我的教育科研成长来说,与很多领导和老师的引领和帮助也是分不开的。

我刚到舒中的一段时间是很迷茫的,因为到中学教书不是我的理想,我一直喜欢哲学和美学的研究,那几年写了不少这方面的笔记。但现实不允许,条件不具备,我必须面对中学教育,站好我的讲台。年,正好我和何修才老师在一个办公室,我们就经常在一起聊天,他就对我说,我看你书生气太重,干其他的你也不会混,不如写写文章吧。何老师本人就是一个教研能手,他的话可以说一语惊醒梦中人。正好这个时候,何校长有一篇文章发表在《安徽教育科研》上,我就拿来学习。学习之后也就手痒痒,写了一篇《回归本真意义上的教学》投给杂志社,没想到年第1期《安徽教育科研》上就发表了。《安徽教育科研》虽然是内刊,但由省教科院主办的,质量还是很不错的,所以这第一篇论文的发表对我也是一个鼓励。

在我的教研路上,很多名师都给了我不少的鼓励和帮助,像何修才老师、陆会柱老师、汪劲松老师、李大金老师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他们曾经为我的论文中的一个小标题而一起帮我斟酌,为我发表了一篇论文而鼓励我,甚至每次见面都问我最近是不是又有新作发表,我想这都是对我的一种鞭策和鼓励。特别要感谢何登保校长,正是在他的提携和帮助下,我参与编写了七八本教辅著作,如《同步作业》(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魅力情思》(重庆出版社出版),从中锻炼了我的教育科研能力。至少现在我对编写各种教辅著作的流程和操作比较熟练,大体上能够应对各种资料的编写了。

二、教学研究相结合

就像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一样,教学也是我们教育研究的源泉。教而不研则浅,就会茫然无措;研而不教则虚,就会华而不实,只有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才会教研相长,相得益彰,用教研去提高我们的教学技艺,用教学去促进我们的教育研究。其实,教学和教研并非两回事,实际上我倒觉得两者并不矛盾,教研只有以教学作为底子,才能真正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不是制造文字垃圾;相反,教学只有深入思考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要打通“教”和“研”,在平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培养教科研的意识和眼光,用研究的眼光发现、解决问题,从而改善教学。

就我个人的写作经验来说,我的很多论文都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写的,是为了自己把教学搞明白,把心里搞亮堂才去写作。所以很多时候写作是为了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解决教学中的矛盾,才去思考才去动笔的。像发表在《教育艺术》年第1期上的《发展才是教学的硬道理》,我当时就是想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我们评课的标准是什么。因为我们平时在自己的教学中以及听课当中会有这样疑惑,怎样才算是好课?自己的教学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我在文章中提出“有效是评价尺度”,认为有效性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投入到学习中去,是否以最大的热情在学习;其次,还要看学生是否真正融入到学习实践中去了,达到忘我的境界;最后,有效性最根本的还是看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收获,不仅表现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我发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年第7期上一篇论文《从主观题大行其道说开去》,就是思考我们语文学科现在尴尬地位的原因,我们语文考试的种种弊端,尤其是主观题泛滥的危害。我认为当一种考试为难大多学生,折磨大多数人的时候绝不是成功的考试。主观试题搞不好就成了毒药,只会消解语文,让语文变得油滑、虚无,谁都可以说一点,可又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最后像撒胡椒粉一样,都撒了些,结果大家都得了点分,却都考不了高分、满分。这篇论文应该说是我自己的心里话,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也反应了不少语文老师的心声。河南商丘一中的郭茂清老师在读了我的论文以后给我写信,表示深有同感,给我以鼓励。还有像我在年《教学月刊》第5期上发表的《目睹语文教学之怪现象》,就是因为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些语文教学乱象而引起我的思考的。我们很多老师,可能也包括我自己,可能都有这样一些毛病,出现“非语文”“反语文”“空语文”“闹语文”“跑语文”等问题,因而认为这样让语文教育自我放逐,任其恶性发展,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消弭语文教育本身的价值,损害语文教学内在的意义。我在论文中列举了一些现象,剖析了其中的原因,也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这篇论文后来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而且今年又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温立三教授写进《年度语文理论研究热点追踪》当中。

三、读书积累有心人

不仅要从现实的教学中去思考,而且还要读书积累,所谓厚积才能薄发。对于教师来说,读书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更不是那些有心搞研究的教师的专利,它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而且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事,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读书,有人越读越聪明,有人越读越糊涂。带着问题读书,会越读越聪明;读书的同时注意积累,会越读越聪明;边读书边思考,会越读越聪明。读书积累,首先一个方面就是读教育专业方面的书籍。这包括一般的教育学、心理学,特别是学科教育学,学科名师研究等。比如我就读过陶行知、朱永新、孙云晓、林格、皮连生、韦志成、曹明海、倪文锦、王荣生、李海林等教育家的著作,还看研究语文名师的著作,像魏书生、于漪、程红兵、李镇西、韩军、程翔、邓彤等,读名师的教学实录等。雷玲《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张定远《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精粹》等这些书籍都给我很多启示和教益。其次是读语文的专业杂志。我常跟学生讲,一个习武者要想成为大侠,你对现在天下有哪些大侠,他们都有什么特殊的功夫都不知道,你肯定是成不了大侠的。搞研究也是一样的道理,你必须了解学术动态,站在学科的前沿,而读专业杂志就是最好的途径。就我们语文学科来说,你肯定要知道主要的语文杂志,如《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月刊》《中学语文》《语文教学之友》等。就我们安徽省来说,现在比较活跃的语文名师像北方的赵清林、朱文成、孟晓东、薛秋影、陈维贤(现去北京)等;中部的赵克明、胡家曙、唐家龙、薛业忠、莫家泉、何登保、凌士彬、朱冬民、刘德海、吴长青、朱新敏等;南方的郭惠宇、盛庆丰、王屹宇、朱诵玉、张斗和、鲍亚民等,经常







































怎样医治白癜风
能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jx/7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