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主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311/8736666.html
编者按:
在科技期刊科研诚信研究的发展路径中,研究热点在逐渐发生迁移。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翁彦琴博士及其研究生对新兴出版形式下的诚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总结出层次深、技术新、边界广的特点,提出未来研究中的焦点问题。在此,我们邀请其与读者分享该研究成果的主要观点。
科技期刊科研诚信研究呈现“意识觉醒——提出问题与探讨规范建设——建立统一标准——调研标准遵照执行程度/新兴问题出现”的发展路径。在这一过程中,科研范式变化,新兴技术和媒介出现成为科研诚信建设的驱动力之一,致使目前研究热点已经偏移至新兴出版形式下的诚信问题,具体表现为:不端行为检测逐渐智能化、语义化、跨语言化,检测对象逐渐复杂化、多样化;实验过程逐渐透明化、可复制化;研究数据逐渐碎片化、共享化,以及出现了如预印本平台撤稿规范和期刊“第三方服务”边界等新问题,呈现层次深、技术新、边界广的特色,期刊诚信建设需进一步升级。
(1)学术不端检测技术迭代更新
在检测和打击不端行为的众多手段中,期刊利用现代化技术工具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有效提高检测效率。目前,提供学术不端检测服务的系统主要有CrossCheck、TurnItIn、Paperpass等。随着算法逐步升级,检测系统越来越依赖智能数字技术,陆续开展文本检测与图像检测。文本检测进展诸如Altheneyan等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模糊集的文本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使用机器学习分类器来检测不同表述下的抄袭行为,包括利用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种以及叙述的详细程度等,提高了对改写型剽窃行为的检测。Ehsan等开发了一项针对跨语言剽窃行为的检测技术,主要采用基于主题的分割算法和位置语言模型,将文本分段以检测局部相似性。Taylor开发了一种筛选算法,能够使剽窃检测灵敏度和个性化分析实现最佳组合,即通过综合评判引用内容、参考文献及其他非引用内容的总体相似度(overallsimilarityindex,OSI)平均得分,对超过12%的手稿进一步审查。此外,顺序模式分析(sequentialpatternanalysis)能够对选定内容特征(包括邻近度、重复度、顺序、频率和独特性)进行标记,Gipp等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分析引文在文档中出现位置的相似性判断不同文章的相似度。图像检测方面,Rossner将图像的不当操作行为归纳为:(1)错误修饰,(2)亮度或对比度调整,(3)清理图像背景,(4)拼接凝胶泳道,(5)增强特定部分,(6)线性与非线性调整,(7)不同显微镜图像合并,(8)像素变化。HanyFarid等研发出了一款能够查找图片修改痕迹的软件,有利于确认图片是否经过不当操纵。
(2)论文可靠性要求不断增强
造假事件频发,唤起了科学界对科研可重复性的要求。Harris等为期刊开发了一个可重复性评级系统,利用预测模型可以大致判断文章的重复性能力。ICMJE于年要求临床试验在招募受试者之前应将试验的措施、简要的研究方案向公众开放公布。Fanelli认为临床试验注册等方式可以预防和纠正这种“假阳性”研究。然而,期刊仍面临着部分文章缺乏预注册或只进行了补注册,期刊也并未提供相关解释和声明;预注册内容与实际结果之间差距较大等问题。
呼吁数据存储和共享规范。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提供了关于数据共享政策的指导,强调共享“不易复制的独特数据”的重要性。在该趋势下,首先要培养研究人员数据共享意识。其次,制定数据存储和共享的规范,Barba提出了一种可以直接从主要数据文件中提取人类和机器可读的信息,生成元数据,确保数据按照“FAIR原则”提交至存储库,并为发布者提供数字签名加密的系统。最后,还要对数据引用等行为进行规范,能够使数据DOI和文献DOI之间实现互联。然而,期刊仍面临数据共享政策缺失,多主体对数据共享持反对态度,数据共享与被滥用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加强共享数据监管链建设显得愈加重要。
(3)新出版形态引发新问题
建设预印本平台撤稿规范。预印本平台迎合了科学界越来越强调研究时效性的需求,但其出版诚信和伦理规范不足,也引起了较多讨论。不少医学论文以预印本形式发布后,存在部分出现问题的论文在被发现后悄然从预印本平台上消失的现象,预印本平台严格的伦理审查准则和撤回程序亟待建设。
建立“第三方服务”边界。Lozano等在对第三方机构提供的“编辑服务”进行调查后发现,一些高级编辑服务不仅会对文章进行简单校对,还会修改文章内容、结构、逻辑,为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提供建议,实际上成为了文章的共同著者,不仅违反了作者署名和贡献的规范,还可能引起后续的版权纠纷,此类服务的范围及界限应进行明确规定。
科技期刊科研诚信研究受到学界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