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www.tlmymy.com/
精准研读高品书
学以致用高质量
——记北京市润丰学校年首届科研年会系列报道(3)“读书沙龙”纪实
博览群书厚储知识
开拓视野提升素养
年12月——年1月,北京市润丰学校举办了“读高品位书籍,创高质量教育”读书沙龙活动。读书活动由小组分享、年级组评比、全校决赛三轮活动构成。本次活动,以学校首届科研年会为契机,以引导老师在精彩的阅读世界里,博览群书、厚储知识、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为重点,以“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为动力,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塑造内蕴厚重、特色鲜明的和谐校园文化。
在年9月10日的教师节当天,学校为所有教师赠送了40余本教育类书籍,包括《重新发现教育》、《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学生第一》等当下教育教学类畅销书。经过三轮角逐,最终由12名教师脱颖而出,亮相最后的决赛,并于首届科研年会的第二天,即年1月27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全校老师展示他们的读书心得。
得益于学校的读书沙龙活动,每位老师都收获了自我心灵的触动。
才略老师在分享《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时说:“心里有学生,那里都是课堂,课堂上的‘有声有色’,才能让学生热爱一门学科,热爱他们生活”。
甄毅老师读完《如何设计阅读单:让孩子成为阅读高手》后感悟到,兴趣是进行学习和工作最大的动力,在兴趣的驱使下,任何困难都会变成挑战,激发兴趣者的斗志;任何一个微小成功的瞬间都能转化成更大的动力,推动兴趣者继续努力、继续前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的挑战,引导学生设计自动阅读书单,使本来就兴趣盎然的阅读更具有诱惑力。
教科研是教师成长、自我发展的支撑。做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臧晓雯老师在阅读《今天怎样做教科研》一书时,深深体会到体会,努力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更加的专业,我们的教育之路才能更加长远、开阔。比如从教育随笔写作开始,到教育论文写作,再到微型课题研究,再升级为规划课题研究,了解最新的科研类型,最后直至生成“实践性理论”和自己的教学主张,而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基础,那就是教师的教育阅读。
“核心素养”是一个教育热点话题,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王绍梅老师通过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不仅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且在教学中,尝试了整体化策略和情境化策略,收获了一些意外惊喜,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也为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
刘海萍老师则在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时,认为“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素养是一个人的人格;素养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素养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在工作或者生活当中换个角度看问题,可能也许让我们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样,教学主任冯永新老在读完《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后,通过“一问,二学,三思”,深入理解了“问学课堂”,感觉问学课堂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活动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与张楚廷教授的话产生强烈共鸣:“能够带上满口袋问题走进课堂的课算好课;能够在课堂上唤起学生也生问、发问、提问的课算更好的课;能够唤起学生提问,居然被学生的问题问倒了的课算是最好的课”。最后,她号召老师们,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生问,发问,提问”!
校长助理毛小军在分享作者万玮《学校管理的本质》时,发现万玮本人作为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民办)校长,博闻强记、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整本书出现了不少直接引用材料的书籍、报刊、文章、电影电视、诗词歌赋等,极大的提升了他本人的认识。毛小军深深感悟,对待自己的职业要专业,读教育理论书籍很有必要;了解教育前沿思想,探究教育教学本质与规律,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做明白人,办明白事;学以致用,读书要为自己服务,在工作中要能把读书的收获运用到实践中去。
梁爱芬老师分享《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时,发出自己的深层思考:“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呢”?她最后的理解是,我会“素颜”面对学生,以最真实的自己与他们相处,让彼此间的距离最小化;我会认真备好每节课,让独属我和学生的“约会”精彩纷呈;我会定期和学生畅谈,鼓励他们评价我的课堂,指出他们喜欢和不感兴趣的地方,并为我课堂的不足献计献策。
燕玉琪老师在读完《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后,对课堂理解别有一番见解。课堂其实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做的一次精神上的旅游,有时候也是精神上的探险,做一个尊重学生的的老师并且做一个给学生惊喜的老师,教师的真正尊重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惊喜,就像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礼物一样。课堂上的惊喜,是需要教师把所授的知识进行打破重组,结合学生自身感兴趣以及擅长的领域进行教授,让学生有一种“哇,还可以这样”的惊喜感。
游雅静老师读《静悄悄的革命》,很有有感悟.她分享的题目是“守望成长,静听花开的声音”。游老师在在日常教学中常常思考:播种一粒种子,守望其成长,静待其花开,最美的事情莫过于听花开的声音,然而,怎么能拿出“花开”的钥匙,听到“花开的声音”呢?从日本教育学佐藤学博士的书中,她得到了答案,教师应该成为“守望者、倾听者、导演者”,从自己的课堂改变起,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精心构筑润泽教室,倾心营造开放课堂,积极维持共进状态,守望成长静待花开。
刘静老师读《学生第一》时,感觉教育的创意无处不在,学校应该给孩子搭建舞台,提供空间,创造条件,成就未来;校园是教师和学生的家园和乐园,教师在这里幸福地工作,学生在这里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和谐地相处。
十二位教师的精彩分享,加上前两轮的不同人群的读书交流,所有教师奉献了一场读书的饕餮盛宴,走在校园中,似乎能时时感受到“书声朗朗,书香满园”的良好氛围,读书学习,已真正成为很多教师的自觉行动和生活习惯。
恰如现代教育报社首席记者郑祖伟在随后的点评中所说那样,读书使人有智慧。读高品位书籍,必然造就高素质教师。尤其是润丰学校在追求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今天,教师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日积月累,厚德载物,芳华自显。
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