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治疗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年开始他就参与国家“计划”相关课题研究工作,15年来他历任课题技术骨干、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长;他不仅在各型海洋设备研制方向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还主持参与了多型水中兵器型号研制及课题研究工作,他,就是任翀。
任职于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的任翀,年来到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高端装备联合实验室。身为高级工程师,任翀在工作方法上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呢,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下任翀的科研故事。
任翀
初心不改匠心打造“我现在主要的研究任务包括实时(定时)传输潜标、水下滑翔机、深海生物采样工具等多项海洋监测及采样设备。”任翀透露,科学研发很枯燥,需要兴趣与工作相结合。
“有时遇到了研发难关,几个月没有进展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有坚定地信念和浓厚的兴趣。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需要耐住性子,慢慢去做,用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
“在以往参加课题研制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难题。”任翀说道。曾经某个潜标研制课题的样机效果非常不理想,多次海上试验失败。在一次学术会议中任翀了解到一种新型材料,如果把这种材料应用于潜标上有可能将解决前期的技术难题,但是这样会导致原有的技术方案将全部推翻重新来过。“我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其他人的认可,一来这时候调整方案将带来课题经费超支,其次如果改进方案仍不理想的话会耽误我们的进度。”但是本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任翀依然坚持自己的思路并重新修改了研制方案,利用试验结果说服了反对的同事们,最终课题顺利通过验收,解决了实时传输潜标的一大研发难关。
任翀
正是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让任翀取得了不凡的工作成绩。近年来他获得了多项成果及专利,在国内外发表多篇研究论文,获得过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成果奖励。
用科学的方法做科研任翀告诉我们,进行科研工作不仅需要工匠精神去精心打磨,还需要科学的工作方法。
“当我们研发技术设备或者进行项目课题研究时,我们可以采用‘分与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任翀就什么是“分与合”做出了具体解释。
“分与合”以水下技术设备研发为例,首先要分析项目目标,把目标分成几个部分。把这几个部分再逐个分解。把每一部分的技术难点研究突破之后再进行整合,形成技术设备的雏形。就做出的设备雏形进行系统验证,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之后针对存在问题的环节进行分析和修改。修改后再重复一次验证过程,经过多次验证,才会生产样机,最后形成完整产品,这需要很多人力与财力支持。
任翀(中)
任翀表示,技术设备的研发从有概念到初步样机大约需要数年的时间,而经过多次的验证优化改进则需要差不多近十年。“经济能够跨越式发展,科研可不能跨越式发展。应该在验证的过程中把能够产生的问题都规避好,不能为了追求时间效率就让有风险的设备投入使用。科研之路没有捷径可走。”
谈到在海洋国家实验室的下一步发展时,任翀表示,“通过海洋国家实验室这个平台,我们未来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建立深海实时通讯系统,大型AUV应用,以及Argo浮标、Glider等水下技术装备研制,实现对深海大洋高深度、高跨度、多学科、城市间的实时观测,对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听说大牛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