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科研英语论文及演讲技巧

白癜风有哪些要忌的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71127/5878257.html

专家

讲座

5分钟科研英语演讲

论文及演讲技巧

“5分钟科研英语演讲”源于国际上十分流行的3分钟论文演讲比赛(3MT:ThreeMinuteThesis),演讲的本质都是在限定时间内,把自己的研究课题介绍给一个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没有专业背景的人,并且阐述研究的重要性。

本次活动要求学生先小组合作完成一篇科研论文,再将研究结果以演讲的形式进行报告和展示,这个过程涉及到了三种不同的体裁:科研论文是书面语;演讲是一种口头表达;而演讲稿是需要兼具鲜明的论点与逻辑,又要运用修辞、具有感染力的一种应用文体。整个过程从查阅资料开始,到报告呈现结果,都以英语进行,输入和输出都得到保障,可以极大地提高英语能力和水平。

(蔡基刚教授教师坊现场)

除了提高英语这一显而易见的好处之外,蔡基刚教授通过三次讲座,介绍了如何规范地写一篇科研论文并进行演讲,以及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术素养,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等。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会解题但不会发现问题也是目前许多学生存在的问题。做题对于考试来说是很重要,但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还要通过学会发现问题来训练。确定题目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

有了想研究的话题和想法之后,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了解到感兴趣的话题存在哪些问题。比如想要研究学术诚信问题(academicdishonesty),搜索关键词之后我们会发现当前研究的角度有网课的诚信问题(academicdishonestyintheonlinecourse)、大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academicdishonestyamongcollegestudents)等。此时,对于我们想要研究的问题,前人是否已经研究过并且解决了,我们已经有了大概的判断。

那么我们能否从新的角度切入来研究这个问题呢?或者能否改进别人的解决方法,得到进一步的结果呢?这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不断批判性、创新性地审视别人的研究的过程,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只有通过大量的文献调查,才知道前人研究到什么程度,有哪些不足等着我们去填补,才能把我们的研究放在整个课题领域的背景中,与其他人的研究产生联系。将进行文献调研、发现问题的过程写出来,就是文献综述(LiteratureReview)。书写文献综述要求我们遵循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先从整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切入,再不断缩小范围到本篇论文研究的问题,在阅读文献和综述文献时,要注意文章源的选择和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后续我们会有专门的文章介绍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

(引用是一种学术规范,同时可以按照引用文献找到更多相关文献)

学生平时在学校里写作的命题作文并不是科研论文,科研论文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是要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涉及到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设计。确定研究方法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方法的选择一定要与研究目的或者说研究的问题相匹配,为研究目的服务。如果采用问卷或访谈的形式进行研究,要注意样本不仅要足够,且要有代表性;如果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需要注意变量的控制、对照组的设置,以及确保实验过程可以复制。

实验研究结束后,要注意记录好实验结果,收集好研究数据。研究结果的呈现既要有文字性的说明,也要发挥图表的直观性、可视性的特点。除了客观地描述事实性的实验结果(Results),还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Discussion)。解释的内容可以是如何从数据得到的结论、当前得到的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的异同、当前研究的意义和不足。学生在解释结果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归纳的思维,对结果进行解读,充分体现对问题的理解。最后,在结尾中对研究的主要结果再一次加以概括,并展望一下未来的研究方向即可。

当科研论文完成后,需要将研究的过程和结论以演讲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因此学生们需要先撰写演讲稿。值得注意的是,演讲稿的目的是讲,演讲是一种口语表达的形式,因此不可以将论文内容原封不动地朗读出来。在撰写演讲稿时,既要注意语言要采用简单直白的口语,还要注意演讲的逻辑与结构,才能保证演讲时将研究结果生动、清晰地展示出来。以下是一些撰写演讲稿及演讲中可以运用的小技巧:

为了吸引观众,与观众建立联系,演讲的开头可以抛出问题,或者讲一个小故事,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在演讲时,注意运用重音和语调来强调数据、结果等要点;演讲时不要背对观众解释PPT,要直视观众,与观众产生眼神交流,并利用手势和身体语言帮助表达观点;演讲的结尾要注意与开头首尾呼应,比如如果开头提出了一个问题,可以在结尾中进行回答;如果开头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可以在结尾中再一次提到故事的结局如何等等。

(蔡基刚教授,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教委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学术英语研究会会长)

比赛介绍

比赛面向本市高中学生,报名时分为高一组、高二组和高三组,以团队形式报名,团队人数3-5人。

(一)参赛小组需用易于理解的英语、在5分钟时间内向普通听众介绍一项研究型学习项目,学习项目涵盖所有基础学科。

(二)学习项目的报告(论文)可用中文或英语撰写、以英语演讲形式呈现论文内容,论文的研究形式可以是“文献综述”、“问卷/访谈”、“实证研究”等。

(三)演讲的内容包括:

1.论文标题和项目专业

2.研究现状

3.研究目的(问题或假设)

4.研究方法

5.研究结果

6.结果讨论和研究意义

7.参考文献(可放在视频的PPT上)

(四)作品形式:5分钟时长的视频和一个词左右的英语论文摘要。

本文内容根据蔡基刚教授于年3月-5月在上海市延安中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格致中学的教师工作坊内容整理。

蔡基刚教授,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教委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学术英语研究会会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bf/117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