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YANGJIAOKEYUAN
■■■■
快到科研的“碗”里来!
May/12/
“教育科研太高大上了!我们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不会做,也不用做!”这是很多老师们的内心独白。然而教育科研真的那么可望不可及吗?
Nonono!其实教育科研就发生在老师工作生活中的时时刻刻、点点滴滴。一位优秀的老师必然也是一位优秀的研究者。
那么,教育科研究竟该怎么做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教育科研的庐山真面目吧~
教育科研不等于写写写
很多老师一想到教育科研就想到写、写、写。
写,确实是比较重要的一环,但绝不是最重要也不是最主要的一环。写,只是科研过程的记录和科研结果的呈现。要想写的好,就必须先有思考、有行动,有了思考和行动,写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啦。
有的人怕写是因为无话可写,其实,如果教育科研做好了,你就能体会到什么叫做“下笔如有神”“根本停不下来”……
有的人怕写是因为思路混乱、词不达意,如果教育科研做精了,你就能体会到什么叫“论如泉涌,文如水崩”,掌握一大波的写作套路。
善于反思的老师每时每刻都在做着教育科研
案例:一个两难的选择
在学校的运动会上,我班的一位体育健将在第一个参赛项目上意外落选,其后再进行第二、三个集体竞赛项目时借口受伤而退出比赛。面对这一事件,我陷入了两难境地:这名学生在比赛前的训练确实刻苦,而且平时也表现出很强的上进心,但在运动会上因意外落选,感觉很“失面子”进而撒谎,不参加后续比赛,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荣誉。我当时没有揭穿他的撒谎行为,而是故意纵容他,表扬他“带伤坚持跑,虽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但这种精神值得学习”。事后越想越觉得这种做法欠妥,然后翻来覆去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由此,我确定了一个“保护学生自尊心的个案研究”的小课题。
作为一线教师而言,其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遭遇困难、碰到难题和克服艰难险阻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也是教育研究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无论就其本身的逻辑来说,就其哲学基础来说,还是就其创造性来说,教师的劳动都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因此,一位善于反思的老师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做着教育科研。
如何将日常反思转换成教育科研?
“我们每天都在反思,因为每天有太多问题要解决了,难道每一个问题都要用课题来解决吗?”一位老师曾经说到。
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如何将问题转换为课题,如何将日常反思转换成教育科研。
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选题”。
所谓“选题”,就是在众多问题里选一个问题来重点解决。
“选题三决”
迫切解决的困难
普遍存在的通病
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