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山县自然保护区地处中缅边境,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年7月西南林业大学袁智勇(副教授)、刘小龙(硕士研究生)等研究人员在我县自然保护区开展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考察,发现两栖纲蛙科新物种,并命名为独龙江臭蛙(Odorranadulongensis),研究结果于年1月在国际知名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发表。
图1.独龙江臭蛙聚集于水塘-李迎春
臭蛙属(Odorrana)属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臭蛙属是蛙科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一个属,现存59种,国内具有37种,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包括喜马拉雅的南部和东部。
根据论文独龙江臭蛙的形态特征为:体型中等(雄性体长47.8-55.4毫米,雌性体长78.3-87.5毫米);草绿色的背部镶嵌有黑色斑块;无背侧褶;无外掌骨结节和外拓骨结节;指端和趾端均膨大为吸盘且具腹侧沟;腹部皮肤光滑;雄性具一对颈侧外声囊;雄性成体第一指基部具白色婚垫(图2,3)。
图2.独龙江臭蛙雄性正模(A.背侧面B.背面C.腹面D.头部)
图3独龙江臭蛙四肢特征(A.掌部背面观B.掌部腹面观C.足部背面观D.足部腹面观)
同时,对该物种进行基于16SrRNA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独龙江臭蛙与云南臭蛙O.andersonii、指盘臭蛙O.grahami、景东臭蛙O.jingdongensis、光雾臭蛙O.kuangwuensis、绿臭蛙O.margaretae、务川臭蛙O.wuchuaensis构成一个独立的进化支系,遗传距离在4.8–6.4%之间(图4)。
图4.基于16SrRNA构建的臭蛙属系统发育关系
贡山县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但过去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导致缺乏对该区域两栖类的调查,截止到年仅记录4科10种。之后又陆续记录到缅甸树蛙、司徒蟾蜍等物种的分布。此次独龙江臭蛙的发现再次表明我县境内仍有新的物种善待发掘,也表明了进行两栖类调查的必要性。下一步,我局将加强与科研院所的野外考察合作,开展对独龙江臭蛙的分布状况、种群状况的调查以及两栖类资源本底调查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LiuXL,HeYH,WangYF,BeukemaW,HouSB,LiYC,CheJ,YuanSD.().AnewfrogspeciesofthegenusOdorrana(Anura:Ranidae)fromYunnan,China.Zootaxa.(2):–.
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林业规划院,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然保护处.().怒江自然保护区.云南,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
文章引用:“西林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