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后才发现,研究生和导师相处不能太天真

随着高校研究生扩招,大学生考研热情高涨,选择考研的大学生逐渐增多,研究生队伍迅速扩大,等到真正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不少学生发现,读研生活和想象差距很大。

研究生已经开学许久,逐渐熟悉了读研生活,而年准备考研的学生,也进入到最后的备考阶段,带着对读研生活的期待努力备考,他们眼中的读研生活,每天学习知识、做实验,比大学生更自由。

真实的读研生活没有这么轻松,实验和导师总是让人捉摸不透,在不少研究生眼中,其实导师和普通老师不同,甚至还有人管导师叫“老板”,都是经验之谈。

读研后才发现,研究生和导师相处不能太天真,他们和大学老师不同

大学生就业形势逐渐严峻,考研成为本科生的必选项之一,年考研报名总人数为万人,突破了历史新高,而年考研报名时间已经结束,虽没有具体数字,但据预计将超出万人,涨幅近70万人,考研上岸难度加码。

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是无奈之举,用人单位招聘门槛不断拔高,本科学历优势逐渐减弱,想要更大的发展空间,只能继续压缩自身实力,考研成为“捷径”之一,研究生学历具备一定就业优势。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考研这条路也不好走,研究生考试难度大、竞争激烈,复试还要靠运气加成,能够最终上岸的考研党,实力和运气缺一不可。

考研上岸仅仅是研究生的开始,后续的三年学习是重点,最终能否顺利毕业,还要看学生的能力,和导师也有很大关系,研究生导师和之前的大学老师不同,和导师相处不能太天真。

研究生和导师之间不仅是纯粹的师生关系,可以是上下级的工作关系,或者忘年交的朋友关系,研究生导师门下学生比较少,基本是点对点栽培,如果师生脾气秉性投缘,研究生将度过轻松愉快的读研生活。

若是学生和导师三观不合、磁场不对,未来的读研生活也不会太顺利,做实验、写报告等就会衍生出一堆麻烦事。

多数研究生导师比较平常,作为老师很负责认真,不会刻意为难学生,只要学生自己不掉链子,顺利毕业手到擒来,遇到“神仙”导师是值得庆幸的事,和导师相处的好,毕业后也不用发愁,很多老师也会帮学生找关系,介绍人脉资源。

如果学生和研究生导师相处太天真,没能得到老师的青睐,可能会错失很多发展的机会,考研党提前了解有好处,不是曲意逢迎,而是投其所好。

和研究生导师相处,需要注意哪些小问题?

读研期间,可能会遇到各种棘手的事,学生的处理方式影响着导师的看法,谦逊有礼、逻辑谨慎的学生,更受导师的偏爱,如果遇到一些小问题,学生要注意解决方式和态度,最好不要给导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很多导师不是“全职”的,除了教学,还要搞科研、开公司等,经常会遇到导师不会消息的情况,这时该怎么办?吐槽和抱怨是最没用的表现。

可以先将事情的前因后果或者实验情况,逐条汇报一遍,等待导师的回复,如果是小事,可以先放一放,如果比较紧急,稍后可以给导师打电话解释,导师是研究生在学校的“监护人”,大事小情都要了解,如果学生跨过导师处理问题,很容易让导师陷入被动。

有些导师比较佛系,长时间不主动联系学生时,学生要学会定期汇报学习情况,比如实验进度、看了什么文献或者报告写完了没有。

这么做不仅能让导师了解学习进程,也能告诉导师,在私下你也有努力学习,爱学习、有礼貌的学生,几乎是各类导师都喜欢的学生类型,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爱和别人打交道,但这事关研究生的学业,可以将这些作为工作来看。

写在最后:

导师对学生的态度,关系着读研生活的幸福指数,遇上一个亦师亦友的导师,也是研究生的福气,师生关系可以经营,但学生也不要忽视自身的既得利益,比如版面费、毕业论文的选题和修改以及为导师做学习以外的工作等。

研究生阶段比学生想象得更复杂,也是进入社会前的磨炼,考研上岸不容易,学生也要利用好读研时间,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导师能带来的帮助有限,靠自己才更有底气。

今日话题:你认为与导师相处,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知识创作官#

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xt/15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