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s://m.39.net/pf/a_5131651.html
基于FAST最新观测数据,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对脉冲星B+13的辐射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脉冲星锥辐射成分的辐射高度的频率演化行为以及脉冲星磁层中粒子加速区的位置及其形状。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
论文首页截图
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支启军说,脉冲星是由大质量恒星演化到后期经超新星爆发后遗留的一个致密天体,它的半径在10到20公里之间,质量却达到了约1.4倍太阳质量,是目前宇宙中已知自转速度最快、最稳定的天体。
“自年第一颗脉冲星被发现以来,大量理论模型被提出,并用于解释各种观测到的辐射现象,但脉冲星的辐射机制和辐射几何依旧是一个未解之谜。”支启军表示,多波段的观测研究对揭露脉冲星的辐射具有重要意义,是检验和约束脉冲星辐射模型的重要手段。
平均脉冲轮廓和ICS模型计算结果
科研人员在逆康普顿散射(ICS)模型的理论框架下对这颗脉冲星从.75MHz至MHz的超宽频段下各频率的辐射高度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ICS过程极有可能是脉冲星射电辐射的有效机制之一。该研究对揭露脉冲星的辐射机制和辐射几何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支启军表示,目前FAST在脉冲星观测方面优势突出,未来基于FAST的观测将有望在脉冲星辐射机制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袁航
编辑段岚茜刘诗雅
编审王璐瑶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