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就像做一盘红烧狮子头

刘军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yuyue/
临床学硕,做实验比值夜班难,刚起步,感慨凡事都不易。懊恼如此之久,终有一天,脑子灵光一现:「做实验和做饭一样的嘛,『无非菜谱』、『材料』、『摸条件』。」恍然大悟!闲暇时,再次操起锅碗瓢盆,以生活经验去理解科研困难,有趣且易懂,值得分享。一、搞科研VS下厨房二、基本经验1、借事炼心的基本态度一些人,即便不热爱科研,也免不了有做实验的经历。说实话不用太抗拒,因为生活中许多经验都是共通的,只要用心,做什么并无所谓。不信一起来瞧瞧,做饭的时候能理解整个科研过程,反之亦然。身边能做好饭的人,科研能力一般都不差,而能做好科研的人,思维和动手能力一般也不错。2、把握大原则,小处不计较有一天,心血来潮想学做「红烧狮子头」,网上一查,发现做法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仔细一想也是:有人喜欢重口,有人喜欢清淡;有人喜欢大拼盘,有人喜欢精致点缀。这都没问题,学问就在于菜谱里常见的「油、盐适量」这几个字了。刚开始接触实验protocol时挺开心的,每个步骤,每个药用多少量、反应多长时间,写得详详细细,傻乎乎地以为有金标准照着做就行。但实操时,免不了还是要问:「这里胰酶加多少?」、「PBS用多少?」、「离心多少分钟好?」……因为,当发现各实验室,甚至同一屋子里的每个人做法都或多或少有出入时,挺奇怪的:「protocol不是标准的?」现在看来,如同炒菜炒好很难有标准一样,只要不搞砸,咸淡可自己掌握。甚至可以有点小花样,只要不出格,能做成就好。3、实验前检查仪器运行状况所有材料都已备好,刚准备做饭,打火时才发现没有煤气,那状况要多尴尬有多尴尬。要做好实验,提前检查设备运行状况的重要性就在这里,及时发现及早做相应准备。况且实验室不比厨房,用到的仪器多得多,发生器械故障的几率也高很多。煤气可以不用天天看,耗损的规律很单一的,只要上一次用的时候留心,大概能知道还有多少可以用。实验仪器设备故障就没这么简单,一定要检查好,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以为实验机器,跟你自己的电脑一样智能,开了就好使。轻则实验计划泡汤,重则好不容易收集的样本报废,要多狼狈有多狼狈。4、实验前认真设计做实验不说废话,做完后再海阔天空。「我加盐了吗?」,做饭的时候,有时一分心竟忘了自己曾加过什么调料。运气好的话,想起来少的东西,临时再加进去就可以。时机不对时,可能影响口感,万一已经加过盐再来一遍,这菜基本就废了。做实验的时候,此种问题会被放大。因为实验流程往往更多更复杂,操作时需要高度专注才行。所以,工作时尽量不要讲无关的话,若不是必要,也尽量少影响他人。5、从最基础的做起,在「做」中「学」不管学做饭还是做实验,手技都是必须练得。炒菜时,锅铲的使用,各式刀具的操作,火候把控等,都需要在「做」的过程中一点点积累。此过程最好从基础做起,如,炒个空心菜,做成了,可积累经验,失败了,代价也不大。本人做实验之初,实验室里的基本操作(如枪头、移液管的使用)都不熟练,挺懊恼的。做实验速度慢不说,甚至可能会无意中因违反「无菌原则」,而给他人造成麻烦。时间长了会发现,技能这玩意儿着急是没有用的,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练多了,就会了。同做菜一样,要避免实验耗材的浪费及仪器损坏,刚上手时,最好有人在一旁看着,能少犯很多原则性的错误。但也要留心,多思考他人经验的局限性,道理就像上面说的。6、培养良好实验习惯如同做饭前把东西一切准备妥当,实验过程有如此思维就不易,做到一半发现缺东西。此外,做完饭灶台收拾干净,东西归还原位,下次找就容易。乱糟糟的样子,难看不说,下次再用时可能也会受影响。做实验也是一样的。做完饭,剩的青菜忘了放保鲜膜进冰箱,大不了时间一长脱水,口感不好,就扔了。实验室试剂,动则成百上千,要是碰上需冷冻存储的东西,长时间放在室温,坏了,就只能哭了。所以,有人说,做实验的最高境界是干净漂亮,别人看不出来有操作过的痕迹。这么一看,做科研实验也没有什么太高深的东西嘛。踏踏实实,开心每一天。你觉得做实验简单,还是做菜容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xt/15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