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史浩飞完善原创探索性基础研究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原创探索性基础研究是原创理论与颠覆性技术的源头活水,关系到我国原创理论与颠覆性技术产生。”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飞建议,完善原创探索性基础研究项目立项与评价机制,进一步引导和激励科研人员投身原创探索性基础研究工作,加速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史浩飞。记者苏思摄/视觉重庆“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占用了科研人员探索科学规律的宝贵时间,同时还占用了大量科研单位项目申请书预审辅导和项目委托单位立项评审的人力和财力,容易引发‘唯项目’和‘重立项轻结果’的不良倾向,也不利于营造平心静气的学术环境。”史浩飞表示,目前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评价还存在评价周期过短、且以论文评价为主等问题。这既不符合自由探索性基础研究成果价值发现规律,也不能给予科研人员与贡献相匹配的资助与激励,不利于科研人员全身心聚焦战略性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工作。在史浩飞看来,原创探索性基础研究项目立项评审时间过长、资源成本过高,原创探索性基础研究项目成果评价周期过短、评价维度较为单一是现阶段制约我国原创理论与颠覆性技术产生的重要原因。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持续增强对基层科研单位原创探索性基础研究保障性投入力度,探索项目自由注册与立项认证机制。如科研人员先在自然科学基金网站自由注册研究选题,自主开展研究,取得阶段研究成果后提交成果材料与资助申请,对做出实质贡献的科研团队给予立项认证,按实质贡献为主、实际工作投入为辅确定资助对象及阶段补偿资助额度,引导科研团队潜心探索科学规律。二是探索短中长周期相结合的原创探索性基础研究项目成果价值发现机制,鼓励科研人员聚焦重大科学研究课题。如短期主要评价项目成果的科学性与可验证性,中期主要评价项目成果对学科领域的影响情况,长期发现项目成果的应用价值,由时间和实践选择出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成果。三是完善以质量、贡献与实效为导向的原创探索性基础研究项目的后期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经立项认证的原创探索性基础研究项目成果的发布机制,促进项目成果在学术同行与应用领域范围内交流,促进项目成果的扩散和应用,经长期沉淀和实践检验后,再评判项目成果的质量、贡献与实效,并按等级高低给予必要的后期补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xt/15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