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祸猛于天灾早陨的科学之星

擅长治疗白癜风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ks4606/
皮埃尔·居里图片来源:nobelprize.org作者按:人有天灾人祸。天灾固然可怕、难免,但纵观人类历史,人祸之危害更加巨大。几位英年早逝的科学家的故事,是一个比较狭窄的视角,然而由此仍然可以得出重要的结论:战争、特殊时期极端的社会意识形态、腐朽而不健康的社会陋习,或是人祸之主要形态,或是滋生人祸的主要温床。只要尚不能对其有可靠的抑制手段,生命以及文明就没有根本的保障。撰文

厚宇德(山西大学教授)责编

程莉●●●杨振宁教授的《六十八年心路》,谈到一位韩裔美籍物理学家李昭辉(BenjaminW.Lee,-)。杨教授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认识了这位年轻的博士后,并发现李昭辉是一位有能力的物理学家。年杨振宁邀请李昭辉一起去石溪分校就职,其后几年李昭辉在石溪完成了多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年到费米实验室任理论组组长。年6月16日42岁的李昭辉因车祸丧生。杨振宁说:“他的去世对物理学界是一个打击,于我更加了一层个人的痛惜。”[1]杨振宁教授的这段文字像导火线,将笔者所知的英年早逝的几位科学家,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莫塞莱:在战火中陨落的科学天才亨利·莫塞莱(HenryMoseley,-)年11月23日出生于英国的韦茅斯市,年就读于牛津大学三一学院,毕业后与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一起工作于曼彻斯特大学,成为卢瑟福那一时期最欣赏的年轻物理学家。年在研究元素的X射线标识谱时他发现了莫塞莱定律:其中,R是里德伯常数,Z是原子序数,是屏蔽因子,为光速。实验结果标明元素标识X射线波长随发射元素原子量的增大而均匀减少。因此莫塞莱找到了一种准确检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可靠办法,如果有人声称发现了新元素,就可以利用莫塞莱的X射线技术去检验是否真实。年莫塞莱回到牛津大学继续他的研究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参加了英军的皇家工程师组织,并随军赴土耳其。年8月10日,莫塞莱在战役中头颅中弹,未满28岁的科学天才如秋叶般悄无声息飘落于异国他乡。虽然莫塞莱因实验物理学研究而一鸣惊人,但是尼尔斯·玻尔(NielsBohr,-)特别赞赏莫塞莱“理论方面深邃的理解力”,而卢瑟福也认为莫塞莱具有解决现代物理学问题所需要的渊博的理论知识。[2]C.G.达尔文(C.G.Darwin,-)在评价莫塞莱时说:“无可争议、毫不夸张地说,他是最杰出的人。”西格班(KarlSiegbahn,-)因继续推进莫塞莱的研究工作而获得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人认为如果莫塞莱不于年去世,他会与西格班分享这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有人认为如果莫塞莱健在,他就会更早地和另一位同为X射线领域研究者巴克拉(CharlesBarkla,-)分享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位天才物理学家,未到而立之年即做出了诺贝尔奖水准的研究工作,却早早丧生于战火之中,怎能不令人惋惜!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科学家都卷入了战争。如德国著名数学家库朗(RichardCourant,-)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随部队奔赴前线,玻恩(MaxBorn,-)将外祖父送给他的礼物——一副双筒望远镜——送给了库朗。一次库朗在前线被法国炮弹的弹片击中,幸运的是弹片打中他的背包,打碎了这望远镜却保住了库朗的性命。[3]玻恩自己虽然在军事技术研究部门,但是也要去前沿阵地测试分析敌方炮弹的发射数据,随时有遭遇灭顶炮火的可能。([3],页)和玻恩一样,那一时期弗兰克(JamesFranck,-)、薛定谔(ErwinSchrdinger,-)等一众优秀科学家无论主观愿意与否,都换上戎装成为了战士。他们随时可能与莫塞莱遭遇同样的厄运,能活下来更多靠的是好运气。军事技术研究还是比在前线直接参与战斗安全很多,因此玻恩尽其所能把一些优秀的年轻科学人才调到他的身边,第一个得到保护的是后来的著名物理学家朗德(AlfredLandé,-),而在哥廷根大学崭露头角的数学天才赫博特·海克诺(HerbertHerkner)却非常不幸。在玻恩的帮助下,几经周折,他终于被批准到玻恩身边做军事技术研究工作,但是在命令传达给他的前一天,他战死于一场激烈战斗中。玻恩断定这是德国数学界的巨大损失,为此他撰写了一篇讣告,由德国一家著名自然科学期刊于年发表。玻恩说:“一个青年学生能得到一篇通常是献给伟大学者的文章的推崇和纪念,或许这是仅有的情况了。”([3],页)这家权威期刊能接受这篇讣告,也许同样是出于对年轻人才的惋惜,并希望以此引起社会对这一现象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xt/14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