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科研资源的优势作用,有效推进研究型大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前言

研究型大学位于大学生态位的顶端,比其他类型高校肩负着更多的为社会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任。按照“科教融合”的理念,研究型大学应将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从而更好地支撑人才培养。因此,只有明确科研资源及其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优势作用,才能有效推进研究型大学科研育人机制的建设。

1.创造力培养的问题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皆缺乏创造力相关知识,擅长理性思维而发散思维不足,如直觉思维、灵感、联想思维均比较薄弱,这种思维结构本身就不利于创造力发展。王仲玥认为,国内的学校教育对大学生创造个性具有消极影响:教育观念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者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创造个性的缺失,普遍存在着迷信教师、好奇心缺失、不敢表达、自信心缺失、追求同一、求异精神缺失等问题。其调查显示,45.8%的大学生认为多数老师仍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把小组讨论、师生论坛等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的方式引入课堂,即学校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

2.科研育人对创造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所谓科研育人,它既是一种科研行为,又是一种教学活动。研究型大学具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参与人才培养的教师大多同时也承担重要的科研任务,其本身就是科研育人的实施主体。但目前国内的研究型大学并未充分意识到科研育人的重要性,也未能将创造力培养融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来说,其在教学中仍以开设“学术范式”的课程为主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何”,而忽视“知识何以应用”,未能将“记忆力教育”转变为“创造力教育”。而要培养具有颠覆性技术的批判性思考者和创造性领导者,“记忆力教育”显然是不够的。

(1)科研育人对智力发展与知识运用的促进。

在创造力智力因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关键所在。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共同影响着智力因素,三种技能将顿悟转化,共同推动创造的实现。根据斯滕伯格的智力结构理论,在重新定义、解决问题的能力中有一种顿悟技巧尤为重要,包括选择性编码、选择性比较和选择性组合。而传统的课堂讲授只能为学生提供“记忆”和“模仿”这种单一的认知经历,并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xt/141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