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疗皮炎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96744.html
山西大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回答好新时代“教育三问”,努力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把创新创业理念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并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是山西大学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激发创新热情,有时只需轻轻推一把
志者,心之所指。志向一旦确立,就成为了奋斗的动力。
哲学社会学学院本科生邹倩萍的创新创业故事是从太原美食开始的。
年,入学一年的她和同学讨论起太原好吃好玩的地方。这时,恰逢学校组织开展第十八期本科生科研立项训练,于是他们就想到做太原特色美食的研究。他们找到学院研究文化旅游的黄孝东老师,并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在老师的分析与点拨下,他们确立了以太原柳巷商圈为例来研究老商街的现代转型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新价值这一主题。选择了具有三百多年商业历史、老字号云集的柳巷,这条太原市历史最悠久、最繁华的商业街作为研究对象。项目以柳巷商圈为案例来研究老商街的现代转型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新价值。依托这一项目,邹倩萍团队获得了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最终进入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现场展示。
像邹倩萍一样在校期间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的山大学子不胜枚举。据统计,三年来,学校组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累计立项项。同时,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双创导师人才库,聘请专家学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担任创新创业导师,10位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在每个阶段,学校和学院都设置了课程和专题讲座。在每个学年,我们都接受了不同主题的创新创业教育,真是受益匪浅。”邹倩萍讲道。
一年级学生以参观、主题宣讲,展示活动为主,增强感性认知;二、三年级学生以参与竞赛为主,注重专业知识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四年级学生以创业设计、团队组建为主,突出创新质量与水平。《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CVC创新创业课程》《创业精神与实践》《变革管理与组织创新》《企业经营实战》……近40门创新创业类课程、近40门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构建出“通识+专创+科创+思创”的创新创业课程模块,以提高学生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所学何用?是升入大学以来常常萦绕在我心头的疑问。当我沉浸在基础知识的海洋里,虽醉心于它的魅力,有时却也会感到迷茫。在数学建模备赛中,老师用我所学的理论知识勾勒出了世界的模样,展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基础理论知识再也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为改造现实的基石。”陈庆辉在深思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距离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已经过去一年。在竞赛中,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祝海峰、陈庆辉、孟颖岫在李昊璇老师的指导下荣获全国一等奖。
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个创新的课堂。与队友交流、研讨、协作共同学习,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对方案不断地加以“重启”“更新”“组合”。数学建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推理能力,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还有查阅文献、数学表达、抽象思维、计算、分析和处理数据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祝海峰是电子信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参加过三次数模竞赛,除了这次以外,还获得了本科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二等奖。
“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论’一旦形成,思维的空间仿佛得到了新的开发,那是一种真正的能力层面的提升。”祝海峰回首建模竞赛的经历,最令他难忘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伴随着训练,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升,让他终身受益。
在校园里,学子间激发的不仅是一场场头脑风暴,还酝酿并发酵着一次次发现自我、塑造自我的成长蜕变。学校就是这样大力营造出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发青年学子的创新创业热情,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于科研创新之中。
在W功耗约束下实现整体系统76.71万亿次/秒的HPL持续浮点运算性能,打破了计算性能世界纪录!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代表队同获一等奖,总成绩排名全球第七。
在ASC20-21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总决赛上,由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本科生郭永强、潘文杰、廖常越、张飞飞和唐承捷组成的山西大学超算队在打破计算性能世界纪录之后,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获“应用创新奖”。
“我们平时集中训练较多,经常在实验室和机房里讨论赛题,一有时间大家基本上都泡在实验室里。”如今已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的郭永强讲道:“我从中体会到了团队协作带来的快乐,最为重要的是有了老师的专业指导,我们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夺得第一离不开老师、学院和学校的支持。我们学院在自然语言处理这个研究方向做得很出色,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院里和研究所里的老师都给了我们很多支持和启发,学校也提供给我们足够的硬件支持,使我们能够反复进行实验。”廖常越由衷地感谢学校为大家创造的条件。
“尽管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绝对称得上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张飞飞回忆起共同奋斗的时光:“也曾经历过失败,但老师一直在鼓励我们创新,激励我们尝试,感谢学校给了我们锻炼的机会,面对未来,我们创新的热情更加高涨,信心也更加坚定。”
上天从不会辜负每个努力奋斗的人,就是这样,坚持、坚持、再坚持,执着、执着、再执着,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学校实实在在地为青年学子搭好平台、做好指导,让学生们尽可能享受过程,发挥才干。通过创新创业基础能力训练、科研项目体验、高水平比赛锻炼、创业实践等一系列举措,学校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只有承担过的青春,才会更加厚重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焦虑是创业常常会经历的,被拒绝更是创业的必修课,我经常会为不确定的明天感到担忧,但也会因为我规划好的未来充满动力。”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生施国泰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十分感慨。
年,施国泰从浙江来到山西,一入学便加入了校学生会实践部。他奔走于太原市内各个区域的商家和企业超过余家,这些经历为他实现创业梦想打下了坚实的资源与人脉基础。毕业后,施国泰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创办了山西启趣睿思科技有限公司。创业期间,施国泰受到了数不清的冷眼和拒绝,还好有山西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仅免费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场所,还凭借丰富优质的平台资源帮助他注册公司、对接渠道、申请政策支持,点对点为他解决资金难题,成为了施国泰创业路途上的“护航者”。
“没有学校双创基地提供场地,没有优秀的双创导师和扶持资金,我的创业念头就不可能付诸实践并实现。非常幸运在山大学习生活,也感谢学校对双创计划的重视和支持,这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施国泰充满感激地说道。目前,山西启趣睿思科技有限公司在施国泰的精心运转下,已经具有2名资深技术开发人员,2名新媒体设计人员,业务范围涉及软件系统定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