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讲座全文实录ldquo科研的

讲座快讯

8月13日晚,“科研的夏天”专题讲座第一讲研究生论文写作的“技”与“道”在线上成功举办。本系列讲座由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和各学院研究生会联合主办,旨在传授学术高效方法,提高暑期科研效率,服务全校研究生更好地进行科研工作、求真问道,成为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首场讲座由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和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会联合主办,中国语言文学系张剑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张剑教授是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制教授,中国宋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及明清文学文献整理工作,多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本次讲座从培养人文类学科研究生论文写作的问题意识入手,同时讲解了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以期帮助同学们实现论文写作的“技道双进”。

讲座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讲解论文写作的四要素,论文写作要具有问题意识、重视文献综述、具备创新思维、注重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主要讲解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四个问题,即懒:“数据库依赖综合症”、盲:“选题的重复性和私人化”、浅:“论文内容的平面化和模式化”、粗:“论文写作不拘小节,最终养成大患”。第三部分,从选题、摘要和关键词、文献综述、论文写作的深度、逻辑、语言表达、文献征引、务实八个方面讲解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第四部分,从“道”的高度认知学术研究,认为学术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不仅是人生手段,更是人生目的,鼓励同学们要乐在其中。

以下为讲座实录:

论文写作的四要素

第一,论文写作要具有问题意识,也就是论文的选题要有意义,即这个选题“值的写吗?”第二,论文写作要重视文献综述,要对文献进行调研和总结,尽管一个选题很有意义,但还要考虑是不是已经被写过了,还有没有发挥的空间,即这个选题“还能写吗?”第三,论文写作要具备创新思维,论文创新一般是观点、材料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第四,论文写作要重视技术规范,主要包括逻辑、语言和格式三个方面,即“写得如何的问题”。

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四个问题

懒:“数据库依赖综合症”。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库给我们的研究带来很多便利,同时也压缩了学术人的生存空间,要用数据库,但不是全部。只依赖于数据库是一个大的问题,不能只能在数据库上扒材料。

盲:选题的重复性或私人化。同质性的重复是文献综述读的不够,国外的资料也要查。“质”的重复会有审美疲劳,即使做出来的,意义是有限的,没有质的提高。私人化兴趣太浓,选择的题目容易没有学术价值的增长点,选题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和历史的价值和标准。

浅:平面化和模式化。平面化问题是有好的研究和材料,只是材料的罗列,没有内涵。模式化问题就是浅,论文要有层次性和深度。

粗:不拘小节,养成大患,牢记细节决定成败。第一,逻辑粗,辛辛苦苦得到很多材料和心得,千方百计想放进去,却因为过于庞杂反而拉低了文章整体的水平,不能“舍不得”和“想不清楚”。第二,文字粗,错字,别字,词汇单调,这都是文字粗的表现。第三,格式粗,影响整体的表现。

原因:缺少系统性和自主性的严格论文写作训练。要多写,大文章,小文章,都要多写,建议大家不要只看不写,学术研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想明白了再动笔”,很多研究越写才能越明白。

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八个技巧

1.选题。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稍有不同,学位论文相当于专著或小专著,题目是“XX的研究”,但学术论文不能如此。学位论文的选题不宜过大,亦不宜过小,最好选择“中观”且有学术增长点的题目。如果论文是导师课题的一个规划,就要注意对这个课题做通盘了解,使自己的题目既内借其利,又能拓展到其外的广阔世界。学术论文的题目不能“耍大牌”,最好能看出论文主题和学术新动向,例如有的题目想看出问题意识还需要看关键词和摘要,这样就不如开门见山,将问题在题目中显现出来好。另外要研究刊物风格,向综合刊物投稿的题目就不宜太小。总之,好的选题能刺激读者的阅读欲望,因此题目就不要太空泛老套,最好只选择一个问题使读者产生好奇心。

2.摘要和关键词。摘要(包括关键词):摘的是要点而不是评价,崇实而忌虚,最忌本文具有什么意义之类的话。关键词:一般从题目、摘要、小标题中摘,要能体现出文章最核心的内容,利于检索,能够最大程度概括用户所要查找的信息内容的字或者词,是信息的概括化和集中化。同时要选择有效的关键字词,不要用一句话或者复合概念。

3.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不等于流水帐,要与文章形成对话关系,有归纳提炼、分析比较和总结概括的功能。要有学术史、研究史意识,才能弄清文献在此领域中的地位、意义和不足。

4.深度。平面罗列与深度研究,熟地生作:一个题目,做的很多,要换新的方法去探讨熟悉的话题。生地熟作:用新的材料,但并不是真正的持续性的。不管是熟地生作还是生地熟作,都要进行深入研究。真想要在学术上立足,就要深耕。

5.逻辑。结构上各小节标题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叙述层级要一致。段落之间及上下文叙述要连贯,不能前言不搭后语。论点和论据要契合,对论据要有必要的说明和分析。特别是要消化引文,将引文整合到自己整体的叙述风格中,对引文做出合适的解读。

6.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基本功,要认真打磨。第一,要做到文从字顺,准确明白。少用生僻字或自创词;少用结构复杂的句式;避免一逗到底的长句。第二,注意语感变化,中文词汇忌重复,重复给人单调感。尤其是相邻句之间,同一意思可用相近词替换。第三,少用“绝对”“全部”之类的全称判断。“说有易,说无难”,学术研究总是相对而言的。第四,尽量避免缺漏字,繁简字、错别字,标点错误。如晁盖写成晃盖,《资治通鉴》作者写成司马迁等。

7.文献征引。一要尊重学术伦理,不掠人之美。二要详注出处,以备读者核查。这不仅是科学精神的体现,而且磨刀不误砍柴工,收集资料时标出详细出处,相当于老辈的资料卡片,随时可用。如不详注,会造成记不清、找不到原书的现象,否则会由于不符合学术规范,有些极佳甚至关键的例证只能割舍。

8.务实。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只需要完成规定动作,而同学们如果想完成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就要争胜自选动作。

最后,李老师寄语同学们:将来不一定要做学问,但要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将来不一定能做高大上的人,但要做一个有基本良知和道德底线的人。

一个中心

学术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学术不仅是人生手段,更要是人生目的。学术之路维艰,要具备“三心二意”,即苦心、细心、大心、人意和天意,只有乐在其中,才能坚持不懈。

QA

Q1:各种论文非常多,根本看不过来,请问老师怎么合理看论文?

要先看权威期刊,然后看名家,要随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td/98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