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互联网和金融大热,传统工科行业的工程师无论在待遇上,还是在未来发展上,感觉都远远不如前两者,恍惚又回到了改革开放那时候“搞炸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时代,我们看到几个不同方向的工科工程师现身说法,了解行业现象。电力电子硕士
应届硕士生,今年找工作,电力电子专业,电气工程下面的一个外行人基本没听过的专业。
如果说是起薪的话,确实被金融和互联网行业要差,我们今年虽然形势不错,找到的工作工资也不低,10W~18W之间,基本上实力不错的都有至少一个15W的offer,但比起互联网来说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但我想说,每个行业都有它的爆发期(朝阳期),但大多数的时候,还是处于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说现在互联网行业屌,我来说说我们电力电子行业真正屌的时候。我导师最早几届硕士(02~04年毕业的),那时国内能培养合格电力电子学生的高校一个巴掌都数的过来(也许就浙大,华科,西交,南航?),每年全国毕业的合格电力电子硕士50个左右,当时各大企业都像绿了眼睛的狼一样来抢这些学生,当时给的工资就是10W/y(02年10W!),当时上海的房价才不到(听我师兄说的,未考证),我师兄工作第二年就首付买房了。。。
现在呢?02年到14年,也就12年过去了,上海的房价翻了10倍,我们应届硕士的起薪大概涨了50%不到,毫无疑问,电力电子这个行业从朝阳期过渡到了平稳发展时期。
说怎么多什么意思呢?互联网行业现在无疑是朝阳行业,合格的码农供不应求,但10年以后呢?我觉得很大的可能会回归一个比较理性的状态。如果你现在只是个大一的学生,读完硕士工作要7年以后,那时的互联网行业是否会像现在这样火爆?如果你现在就进入了互联网行业,你是否想过10年以后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
所以,我十分不赞成,为了赚钱,以投机的心态进入互联网行业(我当然不针对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在哪个行业都能做的好)。
扯远了,收回来,我想谈谈传统行业的竞争力在哪儿(当然只以我的电力电子专业为例)。
这次找工作,面试了好几家单位,和许多工业界的真正厉害的工程师交流过,感觉还是收获很大,关于我们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总结下来就一句话:
你在这个行业沉潜的时间越久,积累的时间越久,你的竞争力就越大。在电力电子行业(我觉得换到另外一个传统工业也一样),一个资深的工程师的价值,是远大于应届生的。
可以看看互联网行业,阿里星计划应届生60W上不封顶,byvoid(不知道这个大牛的自行百度),真正聪明的年轻人创造的价值一点也不低于干了好几年的老码农,行业内的老人也许弄不好就会被新人给替换掉。但在电力电子行业则永无可能,在聪明的应届生,由于缺乏实际的工程经验,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胜任一个完整的产品开发的,相应地,也就难以创造什么价值。
以自己为例,自己应该算是国内应届电力电子硕士生能力比较强的了(反正这里也没有人认识我,我就不谦虚了,研二阶段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一个项目,由于表现出色,那里在研二就给了我offer,那里项目负责人这样评价:几年都遇不到像你这么优秀的人才;到研三找工作,基本上想去的地方都给了我offer:GE,南瑞继保,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为,台达,汇川,思源。。。。15W+的offer有四五个;研二和电科院项目合作的时候,认识了一个美国的教授,他两次向我表示愿意让我跟他读博士。。。),扯这么多干什么呢?我想说,即使我水平在应届硕士生中算是可以的,但是现在让我设计一个实际就能用的产品,我实话实说,不可能。
你以为一个实际的产品就这么简单么?让我做一个能在实验室run的样机,noproblem。但实际产品?差得远呢!高低温?EMI?湿度?浪涌雷击?结构?。。。哪一项不需要要去工业界积累?
面试汇川的时候,我曾经问面试官一个问题:变频器的理论都这么成熟了,为什么我们国家的高端变频器就是做不过西门子,ABB?
他的回答是: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差距在工程积累上,国内的产品,实验室跑都没有问题,样机拉到现场一跑,面对不同的复杂工况,各种问题就来了。而这些工况,不去到现场,在实验室是永远想不到的。
他还告诉我,他们现在在做大功率的工程传动产品,MW级的,貌似是用在海上油田的,产品都功能都做出来了,还不敢卖,先到海上跑一年再说,见见各种工况,不然心里没底,客户也不会认可。所以差得还是在积累上。
再说说光伏逆变器,现在光伏行业也渐渐回暖了,所以带动着光伏逆变器也小火了一把。你说光伏逆变器有什么难的?理论太TM成熟了!但同样的理论,一些小公司做出来的只有5年的质保,华为的逆变器有20年的质保(华为把逆变器中最容易出故障的风扇去掉了,有人说去个风扇这么简单还好意思说?内行的人请自己想想没有风扇,全封闭结构,散热还能做得这么好是多么了不起),5年质保和20年质保的差距,差在哪儿?还是在工程积累上。
电力电子,作为一个面向工程实际的行业,工程积累是如此重要,对于一个公司,一个产品线是这样,对于个人也是这样。所以在行业沉潜多年的资深工程师,是不太可能被新人替代掉的,这也就是我们传统行业的工程师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机械制造硕士为一名今年找工作的应届工科毕业生,算是对传统工科行业形势体会得比较多了。对于题主你的问题我只想用一个词来回答:
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
传统工科行业的工程师就是已经沦为新时代的农民工,就是被金融和IT行业完爆了!
首先介绍下自己,双硕士应届毕业生,进校的时候大学是全国top10,专业是全国top1。
现在什么排名不知道了,进来之后就没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