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新娟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鼓励项目承担单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我对这个文件出台深有感受,10年前,自己也曾经是一名科研助理,是这个制度的受益者之一。
01
科研助理制度出台始末
科研助理制度是我国高校科研体制创新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举措。年,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重要挑战,也深刻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年2月27日,教育部、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按照公开、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聘用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参与研究工作,聘用对象主要以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为主,包括高校以及有学位授予权的科研机构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为了推进科研助理制度落实,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人社部等联合召开“深入推进高校通过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工作”座谈会,全国69所高校负责人交流工作经验。据会议介绍,截至年底,全国高校共发布招聘岗位多个,已经落实岗位个。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强调,通过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工作,不仅仅是一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高校科技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专职科研队伍的难得机遇,也是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乃至推进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大突破口。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科研助理管理办法(暂行)》旨在有效推进高校科研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促进高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指导高校科研助理的管理工作。十年来,各高校对科研助理制度各有不同。有些高校继续沿用了这个制度,聘用了一些科研助理,解决了辅助人员不足的问题。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人事代理、人才派遣、编制外人员聘用等制度出现,有效缓解了高校科研辅助人员用工问题。因此,部分高校科研单位就没有继续聘用科研助理。十年之后,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挑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政府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的重中之重。科技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鼓励项目承担单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与此前的政策相比,政策内容对科研助理的待遇、户籍、档案、公积金等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特别强调,“双一流”建设高校设置科研助理岗位及实聘人数将作为“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可见政策力度之大。02
科研助理实践酸甜苦辣
科研助理岗位设置是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应急之策,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有益尝试。特别是国家科研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科研经费接近2万亿,具有吸纳科研助理的能力。实践证明,国家设置科研助理岗位是经过科学论证的,不仅开发了就业岗位,而且缓解科研创新辅助人员不足问题,为建设与国家科技计划实施相匹配的专业科技支撑队伍培养青年后备军,绝非是“拍脑门”的冲动决策。年,我从西部某高校园艺专业毕业,当时农业类专业就业前景十分不好,就业面窄,待遇普遍较差。我既不想脱离专业从事其他行业,又不想去一些待遇和发展前景不太好的企业就业。所以,毕业找工作遇到了很多困难。那时,我看到南京某高校招聘科研助理岗位,专业要求和特长要求我都比较符合,就投了简历。经过了笔试面试,7月,我顺利成为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办公室的一名科研助理,主要从事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当时,我所在的是一支非常优秀的科研团队,每个成员工作都非常努力,个个都都充满激情地忘我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我们内部规定每周只休息1天,有时连1天都不能保证,工作确实很充实、但也很辛苦。同时,单位也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提供“五险一金”等政策保障,总体收入和当地水平相比相对较低。但是,在科研管理工作中,我积累了三个方面的经验:一是更加熟悉了科研组织管理工作,熟悉科研工作规律;二是科研服务中与各方面专家建立联系,积累了学术资源;三是通过编辑《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简报》,提高了文字编辑能力。科研助理不是“永久牌”岗位,也有其职业发展空间。总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走专业化科研管理、实验管理职称晋升通道;二是通过继续攻读学位,提高专业水平和学历层次,转入专职科研岗位或者重新择业;三是积累工作经验后,重新择业。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由于各方面配套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科研助理的收入较低,晋升空间也很小,不能像编制内的职工一样评职称,发展受限。想要进入编制,只能继续读博,重新应聘,因此,在心理上难免会有一些忧虑。从实际情况看,不同的高校在科研助理的岗位要求和待遇及发展空间会有所不同,有的高校采取的是同工同酬的做法,这样科研助理相对会稳定一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全国高校的科研助理普遍存在待遇差、发展受限的问题,科研助理总是流动性很大,课题组和工作都感觉很为难。年上半年,恰逢某高校研究所招聘农业科技期刊学术编辑,要求具有园艺专业背景和文字编辑经验。考虑到实际情况和职业发展,当我看到了这个消息,便从南京辗转到重庆来提交应聘材料,经过材料审核、笔试、面试等环节,终于被录用了。尽管只有10个月科研助理岗位的从业经历,但回想起来,这段时光非常难忘而有价值,为我参加学术编辑应聘积累了经验、提高了竞争力。在我离开后不久,学校很快就调整了政策,提高了科研助理的待遇,也拓宽了晋升空间,虽然我遗憾错过,但我不禁为那些曾经共同努力默默奋斗过的朋友们感到高兴。在首席专家办公室,另一位工作伙伴也是科研助理。他在科研助理期间,坚持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如今,已经博士毕业,取得丰硕科研成果,正式入职首席专家所在科研团队。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对于硕士毕业想先就业,对教学科研感兴趣而且想继续在高校、科研院所发展的同学,科研助理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后面继续深造和发展确实有很多便利。年6月,我正式加入重庆某高校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室,主要负责期刊稿件收稿、初审、送审、编辑、校对、排版等工作,编辑20多篇稿件被评选为重庆市好作品奖。同时,我通过培训考试取得了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先后前往重庆、四川、云南、江苏、广西等地的水果生产一线,尤其是田间地头,采访调研产业发展,撰写20多篇产业调研报告,对我国水果产业发展把握更加准确,推动水果生产科技与农民精准对接,着力办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杂志,杂志受到农民的欢迎和信赖。工作之余,我也更加注重理论研究,聚焦农业科技期刊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索,先后主持了《农业科技期刊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和《农业科技期刊质量控制技术集成和评估模型》等研究课题,撰写了《跨界与融合:农业科技期刊转型发展新战略》等学术论文。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已晋升为副编审职称。成绩的取得和我的科研助理不无关系,高强度的工作是我后来在任何工作中都没有过为难情绪,在科研工作中我对科学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认识了很多专家,学习到了很多。因此,做了学术期刊编辑以后,我感觉得心应手,当杂志受到读者和作者肯定,尤其是得到基层科技人员和农民的肯定时,我内心感到特别的幸福和甜蜜。任何工作都有其意义和价值,只要自己不断努力,都会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职业是流动,是发展的,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自己的付出,从中体会其价值和意义。在我看来,新时代要落实好科研助理制度,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高校、科研单位、大学生等各方面要深刻认识到科研助理制度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位、思想统一,方可有效推进。二是经费问题,人员聘用经费不足是突出问题,待遇过低一般毕业生不愿意,也招聘不到优秀毕业生。三是制度问题,创新科研单位人事制度,打通职业晋升通道,完善考核机制和薪酬体系,真正做到聘得上、留得住、用得好。(本文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作者:王新娟;感谢作者授权,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联系邮箱:hrwx
cing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