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青藏高原综合科学研究进展中国

医院订阅哦!

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泛第三极地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度重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既要实现区域发展又要“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的前提是,必须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从多学科角度深入认识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态和人文。

中科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是青藏高原研究的主力军,自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40余年来,从未间断对青藏高原的多学科研究。

年8月,时值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本刊特组织策划“青藏高原综合科学研究进展”专题,从青藏高原综合科考的意义、青藏高原的保护与发展、青藏高原的“成长史”(地块来源及其移动对气候、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对第四纪冰期动物群起源和对人类文明进展的影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变化对青藏高原的影响等多个角度介绍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读者描绘出较全面的青藏高原科学研究图景。

年第9期

本期专题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姚檀栋院士、陈发虎院士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葛全胜研究员共同指导推进。

姚檀栋院士

陈发虎院士

葛全胜研究员

专题:青藏高原综合科学研究进展

从青藏高原到第三极和泛第三极

姚檀栋陈发虎崔鹏马耀明徐柏青朱立平张凡王伟财艾丽坤杨晓新

姚檀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第三极冰川与环境研究,发起并推进了“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开拓和发展了中国山地冰芯及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他通过青藏高原降水稳定同位素揭示了西风-印度季风相互作用的3种模态,并发现这直接影响目前气候背景下青藏高原的冰川与湖泊变化。这些科学成果先后在国际高端科学杂志发表,并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文章发表以后的引用率达到0.01%的高被引论文行列,姚檀栋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是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现ClarivateAnalytics公司)评选出的年和年地学十大前沿领域的第一方阵。曾获得何梁何利奖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年,鉴于其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被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授予维加奖。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建设第三极国家公园群是西藏落实主体功能区大战略、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科学抉择*

樊杰钟林生李建平陈田黄宝荣虞虎陈东王亚飞郭锐

樊杰博士,中科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副院长、研究员。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是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审计署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咨询专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顾问。长期从事区域发展战略咨询和空间规划研制工作。担任“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技术负责人,牵头完成了国务院部署的汶川、玉树、舟曲、芦山、鲁甸灾后重建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任务。目前正在组织开展中央深改任务“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省级空间规划试点”等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著余篇(部)。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青藏高原的核心来自南半球冈瓦纳大陆

丁林李震宇宋培平

丁林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中科院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构造地质学专业。毕业于北京大学。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青藏高原隆升与新特提斯海退却对亚洲中纬度阶段性气候干旱的影响*

孙继敏刘卫国柳中晖付碧宏

孙继敏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新生代古气候和青藏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青藏高原:从热带动植物乐土到冰期动物群摇篮

邓涛王晓鸣李强吴飞翔

邓涛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奇蹄类哺乳动物演化、新近纪陆相地层对比和晚新生代环境演变研究。他率领的团队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发现的丰富脊椎动物化石证实高原自早中新世晚期开始显著隆升,所提出的“走出西藏”理论揭示青藏高原札达盆地的上新世哺乳动物群肇始了第四纪冰期动物群的寒冷适应性谱系,并证明青藏高原在该时期达到了现代高度。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丝绸之路与泛第三极地区人类活动、环境变化和丝路文明兴衰

陈发虎安成邦董广辉张东菊

陈发虎中科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兰州大学教授。任INQUA环境演化委员会副主席(IGU),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气候环境变化及其与文明演化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发表论文多篇。目前担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执行主编,国际期刊FrontierofEarthScience和JournalofAridLand副主编,JournalofQuaternaryScience,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编委,以及一些中文期刊编委。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印度季风与西风相互作用在现代青藏高原产生连锁式环境效应

姚檀栋朴世龙沈妙根高晶杨威张国庆类延斌高杨朱立平徐柏青余武生李生海

姚檀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第三极冰川与环境研究,发起并推进了“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开拓和发展了中国山地冰芯及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他通过青藏高原降水稳定同位素揭示了西风-印度季风相互作用的3种模态,并发现这直接影响目前气候背景下青藏高原的冰川与湖泊变化。这些科学成果先后在国际高端科学杂志发表,并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文章发表以后的引用率达到0.01%的高被引论文行列,姚檀栋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是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现ClarivateAnalytics公司)评选出的年和年地学十大前沿领域的第一方阵。曾获得何梁何利奖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年,鉴于其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被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授予维加奖。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青藏高原自然灾害发育现状与未来







































白癜风遇上节日优惠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td/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