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科研管理繁文缛节,让数据多跑路,人员

科技管理的繁文缛节太多的原因与对策

在5月28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

闻听此消息,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奔走相告。

可惜的是,我高兴了还不到24小时,就收到了理工类科研工作考核评估的通知,包括3个压缩文件和一个表格,共20多个有关绩效计算、项目分值、平台考核等文件需要阅读,还有几个表格需要填写。

估计研究文件、理解文件精神需要1~2天,填写表格、核对信息又要1~2天。如果万一填写错了,还要返工1~2天,看来又要过一个紧张忙碌又与科研无关的一周了。

这只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的常态。几乎每个月都要化几天时间来填各种表格,应对各个部门的考核、评价与评优。

大家虽有怨言,也习以为常了。唯一的好处是给科研做不出高水平成果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但是,我们要深入思考为什么中国科技管理的繁文缛节如此之多?

首先,就是管理部门太多,政出多门。

各个管理部门制定了各种表格都发给老师(科研工作者)去填写,然后再找人核对、统计和发布。

管理部门都以本部门为中心,制定的表格虽然内容大同小异,但是不完全一样,需要进行大量的复制和粘贴工作。

各个管理部门也不胜其烦,不仅一遍遍发通知,催老师们(科研工作者)填表,还要费心费力核对,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其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虽有,但是服务不到家。其实统计的各类科研工作,无非是项目、论文、专利、获奖等信息。

这些在信息管理系统里面都有。

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其实解决该问题也不难。就是在信息管理部门成立一个科研数据统计分析办公室。

首先,科研工作者要经常上科研管理系统,及时更新和完善各类科研业绩信息。管理部门只需要给科研数据统计分析办公室发要求,请他们在数据库上进行筛选,自动填写各种表格,打印统计分析结果就可以了。

同时,该办公室还应把结果在信息管理系统上自动推送给科研工作者审阅,有问题及时反馈,以确保统计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这样就让数据多跑路,人员少动笔,真正破解了科研管理的繁文缛节,并把大量宝贵的科研时间还给科研人员。如真能做到少填表,甚至不填表,我相信中国科研实力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德旺科学网博客。链接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怎样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td/8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