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作品,转载请后台联系
近日,土耳其TOBB经济技术大学(TOBBUniversityofEconomicsandTechnology)社会科学研究生院院长兼经济学教授SerdarSayan受ScandinavianJournalofEconomics期刊的邀请,评审了一篇提交至该期刊的论文,结果Sayan发现,这篇论文根本就是抄袭了自己曾发表过的一篇论文,不仅一字不差,连标点都没改……
之后,Sayan发表了一篇论文谈及这一荒诞的经历,他表示:“我竟然成为了自己论文发表与否的仲裁者,这太荒诞了,就好像我参加了自己的葬礼一样。”RetractionWatch网站针对这一事件对SerdarSayan进行了采访,以下为采访内容:
RetractionWatch(以下简写为RW):你阅读了多久,才意识到这篇论文就是你自己发表过的论文?
SerdarSayan:5到10分钟后我便有所察觉。当时,期刊编辑发来邮件,让我评审一篇XXX博士的论文,我扫了眼第一页,就想这家期刊的编辑可真会挑审稿人,因为论文标题与我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完美契合。我当时还对自己说,哇,我审的这篇论文竟然与我自己写过的论文标题几乎一模一样!
看完摘要,我就已经确定这篇论文写得非常好,研究的问题非常有意思,所以读起来肯定会是一种享受!就在我准备告知编辑自己愿意审这篇论文时,我突然意识到,这篇论文咋这么熟悉呢。再仔细看了几页,发现它竟然完全抄袭了几年前我与当时的博士生MehdiJelassi合著发表的一篇论文。
RW:这样的经历你肯定是第一次,你以前有没有想过这种事会发生在你头上?
Sayan:老实讲,我之前从未想过。在我看来,这种冒险的行为一点也不理智。即便我没被邀请审阅这篇论文,期刊编辑也会联系其他一些致力于同一研究方向的专家进行同行评审,他们也很有可能认出来这是我以前发表过的论文。再退一步讲,尽管不太可能,就算这篇论文最终成功发表在了ScandinavianJournalofEconomics期刊上,论文作者只要是抄袭,早晚都会被揪出来,最终被撤稿。
RW:发生这件事前,你怎么看学术界的抄袭行为,比如在你所处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发生这件事后,你是否更加忧心了呢?
Sayan:我一直都有点担心学术界的抄袭行为。作为一名教授兼高校管理人员,我曾在一些期刊里担任过不同的编辑岗位,比如客座编辑和主编等,期间我曾碰到过几次论文作弊行为。我过去还是土耳其高等教育委员会学术道德委员会的一名成员,曾深入探讨了学术界抄袭的性质和篇幅范围。在这次事件中,作者竟然全篇抄袭他人论文,这令我更加担忧学术界的抄袭行为!
RW:事发后,你联系期刊说明了情况,期刊的反应肯定是拒绝了稿件,并尝试联系作者。那么你有没有考虑过直接联系一下作者呢?
Sayan:我压根没想过自己直接联系作者,这完全没必要。在确定这篇稿件全篇抄袭自我的论文后,我给期刊编辑发了一份邮件,上面写道:
“应您的要求,我非常乐意替ScandinavianJournalofEconomics期刊审稿,但前提是稿件得是原创论文!恐怕我们碰到了我这辈子经历的最厚颜无耻的论文抄袭行为,您发给我的审稿论文,从头到尾都抄袭自我之前发表过的一篇论文。”
期刊编辑感到非常震惊,几周后,他再次发来邮件告知了我,论文作者还没有回复他的邮件,所以他打算告知这名作者所在的院系有关领导。
因此,我觉得没必要自己再揪住不放了。
RW:你在后来的论文中问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科研人士甘于冒险,抄袭他人论文?即使抄袭者足够幸运,被抄袭的论文作者没有受邀审核他们的论文,他们的审稿人或读者也很有可能认出来。这次经历过后,你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Sayan:是的,如果被揪出抄袭,那么抄袭者在学术界的声誉会大打折扣。因此,这次经历过后,我就一直很好奇抄袭行为背后的动机,也思考了良久。显然,这种非理性行为背后存在很多原因,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术全球化的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各科研机构开始逐渐采用欧美国家的职位任命和晋升标准,看重发表在同行评审期刊上的论文数量等。然而,许多期刊无法做到不偏不倚地执行同行评审机制,如果这些期刊编辑和审稿人的社交和工作网中有人提交论文,那么同行评审机制就会相对宽松许多。借助这种社交和工作网的便利,科研人员就会优先选择投稿至“熟人”期刊。因此,“同行”机制确实存在,只是同行之间并不认真对待“评审”机制。
发展中国家许多高校的管理人员曾认为,对待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是要求面临升职的科研人员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因为国际期刊的审稿人士会做到不偏不倚,不会夹杂个人喜好。然而,许多母语非英语的科研人士缺乏英语撰写和交流技巧(注:募格编辑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详见文末图)。更糟糕的是,发展中国家许多获得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甚至在提出既有趣又严谨的研究问题方面都困难重重,更别谈撰写和发表论文了。
科研人士想要晋升,但上述种种原因致使他们的研究论文有所延误,于是他们开始感到压力山大,为此不惜铤而走险,触犯研究道德规范,抄袭他人的论文。(科学之家,译审/编辑:YWY)
英文来源:治疗白癜风去哪里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