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来自惠州的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纪念大会后,李东生衷心感谢党和国家对其本人和TCL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成绩的认可和赞许。他动情地表示,“40年间,我见证着中国经济从弱到强,工业和科技实力快速提升,国家从封闭状态走向全面开放。在此期间,TCL也从一家作坊式的地方小企业,发展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TCL近40年的成长历程,与国家改革开放同步,我深深感恩这个时代,时代成就了李东生,时代造就了TCL。”
在人民日报刊发的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介绍中,对李东生的评价为——他主导TCL开展重大跨国并购,开创了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先河,在全球设有28个研发机构和22个制造基地、产品行销个国家和地区;曾创下我国第一台按键免提电话、第一代大屏幕彩电等多个第一,带领团队建成完全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团队、自主建设的高世代面板线,实现我国视像行业显示技术的历史性突破,中国继日韩之后成为掌握自主研制高端显示科技的国家,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李东生引领TCL风雨兼程,澎湃前行,将坚守实业、自主创新和全球化发展作为与伟大时代同行的座右铭。
37年来,李东生一直坚守实业报国梦,从大学毕业进入TCL,他拒绝过仕途从政,放弃了房地产赚快钱之路。在他看来,实业是一种积累,要耐得住寂寞,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唯有发展实业,才能撑起中国经济的脊梁。
历时十年先后投资近亿元的华星光电,使我国此前饱受困扰的“缺芯少屏”之痛在显示液晶面板这个电子产业关键的器件上得以解决,自建成以来,华星光电一直保持效益和效率的行业领先,科研成果斐然,专利排名位居前列,已建立业内唯一的国家级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在印刷OLED显示关键材料、电致发光的QLED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上均取得突破,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变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因。目前李东生正在主导企业第四次变革转型,未来TCL将进一步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加速布局多应用场景;同时,优化重组后的智能终端业务,虽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但李东生表示有信心通过业务整合与资源优化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李东生表示,改革先锋称号是荣誉更是鞭策,顺势者昌,革新者强,唯坚韧实干者赢!他希望在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过程中,仍能参与和见证这一过程,并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记者专访
李东生:不管怎么发展,TCL的根都在惠州
作为从惠州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李东生是第十届、十一届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还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会长。
一年前的年12月5日,李东生曾接受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专访。他说,TCL成长于惠州,惠州的产业环境和区位优势为TCL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和机会。惠州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也一直给予支持和帮助,会继续把惠州作为支撑TCL全球业务的一个最重要的产业基地。
谈广东企业发展
优胜劣汰加速要通过创新保持竞争力
南方日报: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您认为这与广东企业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有何关联?
李东生:敢为天下先,是改革开放之后广东企业的一个特点。这使得包括TCL在内的这些当时的初创企业,在发展前期积累了第一桶金,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人那种愿意冒险、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确实使广东企业在那个阶段成长得特别快。
然而,现在的企业管理可能不能简单用敢为天下先一句话概括。今天的情况已经有很大不同,因为产业竞争环境有很大变化。现在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差不多相当于全球竞争,企业必须要以全球竞争的标杆来打造自己的竞争力。在这个阶段,对企业家和企业管理团队来说,要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从TCL和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不断变革、不断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要通过变革创新来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虽然有困难和挑战,但也有很大的机遇。我国经济总量在全球已经排在第二位,而且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长,这给我国企业带来很好的空间。另外,这几年国家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全球化,为企业在海外发展创造了很大的空间。我们对未来更加有信心。
谈企业家精神
要坚韧不拔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南方日报:我国出台了聚焦企业家精神的文件。您对企业家精神是如何理解的?
李东生:国家的竞争主要还是经济的竞争,国家的实力背后就是经济的实力。而作为经济实力构成的最基本单元,企业要有竞争力,国家经济才能够强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家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一个企业家的能力往往是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成长,一直都离不开一批非常敬业、努力的企业家队伍。作为企业家,一定要秉承企业家精神。
作为企业家,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还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成功都是熬出来的。我相信,企业家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忘初心,持续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谈惠州情结
惠州是TCL全球业务最重要产业基地
南方日报:作为惠州土生土长的国际化“千亿俱乐部”企业,在TCL的发展过程中,惠州给予了哪些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李东生:TCL是成长于惠州的企业。在TCL的发展过程中,惠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10多年前,TCL从惠州走向全国,再从中国走向世界,现在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企业,产业布局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国内也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系统。不管怎么发展,TCL的根都在惠州。非常感谢惠州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南方日报:TCL是否把惠州作为战略支撑点,未来会继续加大对惠州的项目落户吗?
李东生:惠州一直是我们最重要的生产基地。目前,从员工数量来讲,TCL在惠州的产业基地是最大的。TCL的两个主要产业板块——彩电和手机的生产基地都设在惠州,还有相应配套的供应链都在惠州和周边地区布局。今后会继续把惠州作为支持我们全球业务的一个最重要的产业基地,并提升这个基地的竞争力,在显示领域支撑TCL的全球竞争力。
惠州有很好的产业环境。位于珠三角的惠州,是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TCL就是在那个阶段成长起来的。从年开始,我们在惠州建立第一家工厂,然后逐步发展成为本地的龙头企业,进而成为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有竞争力的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们就进入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前十名。惠州的产业环境和区位优势,对TCL的发展,特别是TCL早期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和机会。
■人物故事
李东生:惠州小伙子打拼成国际化千亿巨企“掌门人”
35年前,主营卡式磁带TTK家庭电器(惠州)有限公司去北京参展。由于负责供销的人临时有事去不了,年仅26岁、入职不久的大学生李东生被临阵顶上。
在那个年代,“一两个展柜、几把椅子”是参展商的标配,李东生特立独行的花钱做了个大招牌,还买来彩带、彩灯等把展位装饰得流光溢彩,当年卡式磁带销量翻了一番,销售额突破万元。
正是凭借广东人身上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李东生带领这家生产磁带的小企业,成长为如今涉及电视、手机、冰箱、洗衣机、空调、液晶面板等领域,业务遍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电子信息企业TCL。
商海沉浮三十余载,当年那个惠州小伙子也已打拼成千亿巨企的“掌门人”——TCL集团董事长、CEO。他主导下的TCL,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和海外并购的先行者,曾以“蛇吞象”式收购国际电视巨头汤姆逊、世界通讯巨头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还买下曾风靡欧美的黑莓手机的品牌授权,在全球市场大举“攻城掠地”。
突破与坚守
从磁带“小作坊”到全球化企业
李东生,年出生于惠州。这个有着广东人敢闯特质和商业头脑、喜欢把“鹰”当作公司“图腾”,回首30多年商海风云,依旧雄心不改。
年,李东生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后,加入了TCL的前身——TTK公司,成为TTK的第43号员工。
年TCL通讯设备公司成立后,28岁的他便坐上了总经理的位子。当时谁也想不到,这家“小作坊”式的企业后来创下诸多“全国第一”乃至“全球第一”。
早在年,TCL就成为全国电话机行业的霸主。但李东生的雄心壮志不止于此。年,TCL在越南建立第一个海外彩电生产基地,走上国际化之路。
在李东生的主导下,TCL在国内企业中率先“吃螃蟹”,在欧美市场展开跨国并购。
4年,TCL先是收购了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全球彩电业务,成当时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商。同年10月,又收购了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成为全球手机巨头。近两年,TCL还收购了美国老牌智能手机和掌上电脑厂商Palm品牌,并购买下了曾风靡国际的加拿大手机品牌黑莓的设计、制造和销售的授权。
尽管国际化之路并不平坦,但在李东生看来是成功的。他把自己和TCL的国际化境遇比作“鹰之重生”。“要有鹰的锐利眼光、迎难而上的性格和敢于重生的勇气。”
如今,TCL集团在全球拥有23个研发机构、21个制造基地,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业务遍及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3年营收过亿元,销售收入约一半来自海外。去年,TCL在全球的电视出货量突破万台,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
突破与坚守,成就了TCL这个广东以及中国电子信息企业的代表。
李东生始终记得高中班主任对他说的“学理工科能投身实业,建设一国之基础”。几十年来,他放弃了很多可快速积累个人财富的捷径,而是踏实带领TCL坚守实业。“从来没想过离开,TCL这个平台值得我一生为它奋斗”。李东生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
家国担当
设立基金斥巨资支持人才培养
对国际化之路的坚持,李东生也有着对担当社会责任的执着与坚定。
除了企业家,李东生还有多种角色。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履职、建言献策。作为公益爱心人士,他大力支持教育、体育等事业发展。
早在年中国女排面临低谷、赞助商纷纷离开时,李东生驱车千里主动送赞助上门,出资万元成立TCL——郎平中国女排专项基金,用于补充中国女排的训练、比赛及营养费,并改善中国女排的训练、科研条件,至今传为佳话。
不单支持排球人才的训练和培养,李东生夫妇7年还捐资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华萌基金”,10年来资助了名家庭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学生,累计投入助学资金多万元。年,李东生代表“华萌基金”向华南理工大学捐赠万元,支持母校的教学与科研计划,成为该校当时最大一笔个人捐款。
经历商海浮沉,李东生深刻感受到人才的重要性。“成就别人是一件比成就自己更快乐的事情。”李东生对南方日报记者说。
李东生还发起成立了TCL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基础教育帮扶、重大灾害救助、特殊群体关怀等领域,并设立“TCL希望工程烛光奖”,表彰和鼓励爱岗敬业、严守师道的乡村教师,5年来投入超过万元。
“每年毕业季都是我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我们又帮更多孩子实现上学深造的梦想,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在李东生看来,企业家精神可以帮助做成全球领先、有竞争力的企业,而企业家责任则可以为社会创造更有附加值的福祉。
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
惠州门户,无所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