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临床医务人员科研与SCI论文写作水平,亚太临床营养科研与论文工作坊(北京站)于年9月16日上午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成功举办。自年以来,《亚太临床营养杂志》(中文版)联合其母刊出版社HECPress多次组织工作坊活动,超过位国内外外科学、肿瘤学、重症监护(ICU)、儿科学等临床营养相关学科医务人员参与,围绕着临床科研选题设计、论文撰写和发表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次工作坊(北京站),我们邀请到医院普外科主任杨桦教授、青岛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首席教授、副院长李铎教授、首都医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韩加刚副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营养营养科主任高键副教授担任讲座嘉宾。杨桦教授任会议主席。国内70多位临床营养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出席了工作坊会议。
杨桦教授
★正值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发布之际,本次会议紧紧围绕NSFC申报、科研数据处理和论文写作展开。杨桦教授结合自身经验,重点讲解评审中形式审查(同行会评)、一审(同行评议)以及二审(会评)的注意事项。在形式审查中,申报人员要注意项目是否属于本学科资助范围、是否加盖了法人公章、参研人员是否超项等情况;在一审环节中,要高度重视课题的先期研究基础和既往相关SCI论文的发表;在二审环节中,则侧重于对申报人员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工作基础和文字表述的评价。成功的申报,离不开好的选题。杨桦教授认为,选题和研究方案务必具体可行;标题也要概括简练,能够反映课题内容。研究方案要突出已有的工作基础,避免明显技术错误,技术路线也要清晰明了。总之,新颖的题目、充分的依据、较好的基础和高超的技巧是申报NSFC的关键四要素。
★高键副教授
★临床医师科在科研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数据的统计分析。高键副教授指出,正确运用统计学离不开合理的研究设计和明确的研究假设;正确区分资料类型;正确表达和描述资料;根据研究目的和资料类型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正确的解释、制作统计图、统计表等等。高键副教授重点阐述了如何构建研究假设和进行数据挖掘。虽然市场上有许多不同功能、针对不同用户的统计分析软件,诸如: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库建立的Epidata、Access、EDC系统(手机端)、SAS、Stata;进行统计分析的SPSS、R软件;专用于meta分析的Revman软件;ROC分析软件MedCalc;还有进行专业样本量计算软件Pass;绘制专业出版级的统计图软件GraphpadPrism5.0,等。研究人员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软件,会对研究很有帮助。
★李铎教授
★论文撰写是将数据和试验进行理论提升的一个过程。李铎教授认为,如果不撰写论文,就不是科研,仅仅是一堆没用的数据。要撰写一篇优秀的SCI论文,作者不仅要对自己所做的研究有着深入的理解,还需重视摘要部分写作,使之成为简短精炼且能够代表全文的可独立存在的总结,而不是写后不知所云的堆砌。在前言部分中,写清楚为什么研究重要、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目标、目的等);在试验方法部分中,不管何种试验方法,都需要为读者说明为什么你选择这个特定的方法和清楚地解释所采用的试验方法。临床试验务必须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临床研究注册和知情同意书。在结果部分里,重点描述有统计学显著性的信息,而要把所有理论上有待说明的问题放在讨论部分。由于撰稿人员一些非学术性原因,如格式、空格、小数点、大小写、单位、参考文献等问题而造成文章拒稿,都是需要努力避免的。总之,通过图表将数据转换为信息,在讨论中将信息转换为知识,在结论中将知识转换为学识和思想。
★韩加刚副教授
★韩加刚副教授在《口服营养补充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讲座中提醒外科医务人员重视:超40%的入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出院后10周营养状况会持续下降。通过四个研究试验,向与会者介绍了口服营养补充是一种安全有效易行,出院后90天ONS,可助力患者康复。
★此次活动得到了雅培公司的全程支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