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摄名山,万里照云泉。
工程技术研究院“最美科研瞬间”主题摄影大赛等你来投票!
工程技术研究“最美科研瞬间”主题摄影大赛到截止日期,共收到了47组作品。按照评分规定对下面作品进行网络投票。
究竟哪组作品能独得你恩宠?或是想要雨露均沾??没问题!大量美图等你Pick!!
○
○
前方多图预警
投票人员请做好准备
单图作品
011号:《奋进之美》
作者:常文杲
作品介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砥砺奋进!
02
2号:《简单的试样》
作者:陈康
作品介绍:“简单的试样”16个小圆柱试样经过模拟热压缩变成小圆饼,便可得到它的应力-应变曲线,进一步处理便可得到热加工图或激活能,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试样是简单、实用并且有美感的,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大概是如此吧。
03
3号:《一茶、一世界》
作者:程亚明
作品介绍:午后时光,一杯茶,一本书,学习时光无限好。
04
4号:《微观组织下的大世界》
作者:仇鹏
作品介绍:在天文学中,三五成群的恒星组成星座,而在微观组织中也有大世界,晶界加上析出相的组合,就像满天星斗,星象变化频繁,神奇美妙。
05
5号:《科研小火车》
作者:戴伟琦
作品介绍:Linux上的小火车呼啦啦的跑,承载着科研梦想,我的梦想。
06
6号:《科研路之花》
作者:董旭歌
作品介绍:每天匆忙在科研道路上来往,有那么一天,小道旁的花全开了,那枝头花团锦簇的样子美极了,瞬间感到科研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枯燥无聊,相反,是如此的绚丽多彩!请行走在相同科研路上的人也能欣赏这不一样的风采!
07
7号:《另一种科研》
作者:段楠
作品介绍:谁说科研一定是枯燥的,娱乐活动也是另一种科研。每年的元旦晚会,不仅仅代表了老生在学校科研的结束,还代表了新生科研之路的开始,这种新旧的交替更迭推动着我们迈向科研的成果。
08
8号:《仰望》
作者:方坤
作品介绍:传说仰望摩天轮就是在仰望幸福。幸福有多高,摩天轮就有多高。当我们渴望的幸福还没有来到时,试着仰望摩天轮,等待着并追求着幸福高度。
09
9号:《北京马拉松》
作者:冯威
作品介绍:该作品是好友靳光胤今年参加北马的照片。他和我一样,是今年刚加入工研院的工研人,所以他参赛时在背心的背面印了有“北科工研”的字样,希望我们加入工研院,不仅是补充新鲜的血液,还带来拼搏与奋斗的精神。
10
10号:《Pastdays——追忆》
作者:顾钊旭
作品介绍:即将告别学习生活了两年多的地方,追忆起曾在科技楼生活的点点滴滴,心中无限感慨。在即将毕业之前,走一遍曾走过的路,看一眼自己的家,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11
11号:《徜徉书海》
作者:何康佳
作品介绍:爱学习的同学在图书馆内博览群书,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
12
12号:《探讨算法》
作者:胡博
作品介绍:沉迷学习无法自拔,满脑子想的都是振兴中华。
13
13号:《天寒地冻来编程》
作者:黄楚秦
作品介绍:出差在零下20度的环境下现场编程。
14
14号:《雄鸡起舞》
作者:李龙飞
作品介绍:在拍摄扫描电镜照片时遇到了有意思的一幕,放大两千多倍的材料组织中出现了一只翩翩起舞的“雄鸡”,让人不禁感叹这隐藏在微观世界里的活力与生机。
15
15号:《放学》
作者:李文培
作品介绍:秋天到了,满树的银杏叶渐渐变黄了。中午放学,暖阳洒满衣裳,走在银杏道上一半翠绿一半金黄。
16
16号:《抛光膏》
作者:潘宇康
作品介绍:这个抛光糕有俩耳朵。
17
17号:《深藏功与名的“焊”武帝》
作者:彭飞
作品介绍:在钢厂工人师傅的指导下,咱们钢小伙也能焊的有模有样,这也展现了咱们工研人不仅科研巨棒,而且咱们在一线也能露一手。
18
18号:《笑对科研》
作者:卢世康
作品介绍:时间定格在晚上7点37分,一帮不知辛劳、专心搞科研的伙伴们正在孜孜不倦地发掘自己的科研成果,而那张回眸一笑的面孔,是我科研和工作中的好朋友和搭档。他现在为电镜实验室值班人员,每次值班都热情辅助前来做实验的同学,自身也是投入科研无法自拔……
19
19号:《飞驰的思维》
作者:孙广达
作品介绍:暑假期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雁栖湖校区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全国公益性活动“千苗计划”。其中有一个贯穿活动始末的科技体验项目,带上专用头环检测脑电波,根据脑电波的强度在显示器实时显示被测试者专注力值。当专注力稳定超过60时会启动小车且专注力越高小车速度越快。该照片记录下了小车成功启动的瞬间。照片中的跑道为我们一点点铺设,车体的组装在一天内完成,耗时最长最难实现的是程序参数调试。当这些工作完成后我们的领队老师第一个进行测试,看着小车从慢慢启动到最后在跑道上飞驰我拿出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刻。精神力这种概念性的东西得以具体实现,使我们对于它有更加直观的认识。科技兴国,科研最美。
伙计!!有点耐心,接着往下看
20
20号:《怀抱》
作者:王健翔
作品介绍:科技楼正在张开双臂欢迎莘莘学子来到工研院这个温暖的怀抱,同时又像一本打开的书籍,让我们在这里汲取知识,实现理想。
21
21号:《磁场的魅力》
作者:王婧惠
作品介绍: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我们通过圆柱永磁体的磁场对钢板进行测厚,提前预判易失效部位。Workbench仿真后的磁场犹如一个能量的中心,向外部射出无限的磁力,感染着周围的人和物,是钢铁工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22
22号:《轧制的艺术——20辊冷轧机辊系》
作者:王钰
作品介绍:二十辊冷轧机组是冷轧工艺的关键所在,而轧机辊系更是完成轧制的主要功臣,就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却能轧制出薄至0.3mm的钛带,不得不惊叹机械的精妙,这,就是轧制的艺术!
23
23号:《聆听》
作者:王增权
作品介绍:兴化市东昌合金钢有限公司是生产各种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抗氧化等特种合金钢产品的专业厂家。这张照片我们在那进行科技服务所拍摄的照片,照片中是肖老师带着同学们在认真听讲厂长在讲模具的制作过程,由于模具制作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大多是由手工制作,所以在此期间我们也对模具在制作过程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询问,以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肖老师和同学们的认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24
24号:《人生》
作者:吴友琪
作品介绍:本作品是在去年秋季在北科著名的银杏大道上拍摄的。那遍地金光的银杏树叶,灿烂无比,如同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松软的地毯,配上秋季独有的怀念和伤感之情,于是乎,从照片的人物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人的一生。
25
25号:《计算》
作者:薛仁杰
作品介绍:周一入夜,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公式推导。虽然现在计算机的计算功能很强大,但是在某些方面,为了得到完美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也要通过大量的公式推导得到。
26
26号:《意志力轮盘》
作者:于博文
作品介绍:通过了意志力轮盘,你就能发现最美最亮眼的天堂!(灵感来源于地下室的抛光机,想要获得清晰的重要的材料微观照片,基本上都要在抛光机上成长。)
27
27号:《例会后的讨论》
作者:于海军
作品介绍:周五例会结束后,同学们回到实验室,针对会议上某个未解决的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28
28号:《自动化技术讨论》
作者:张辉
作品介绍:今年七月份,工研院控制梯队在江苏省兴化市进行科技服务时,老师和梯队学生在与企业技术总工讨论如何实现工件加工自动化问题的瞬间。
29
29号:《落红亦有情》
作者:张彭磊
作品介绍:在科研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落叶默默无闻,把金黄和希望带给大地和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要像落叶那样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活的自豪而有价值。
30
30号:《你的诗和远方我的花与厂房》
作者:周冠禹
作品介绍:作品拍摄于湖南湘投金天钛金抛丸酸洗车间厂房外草地,照片以高大的厂房为背景,蓬勃生长的小白花为主题,象征着身为工科生的我们在努力为技术进步奋斗的同时,一直保持着一颗向往诗和远方的心。
31
31号:《下班》
作者:朱永波
作品介绍:本图在柳钢冷轧厂拍摄,在机器的轰鸣中工作一天的两人,下班后一个提包、一个背包径直走向出口。照片中的他低头仍在思考工作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此时的他们是最帅最美的。
32
32号:《科研之光》
作者:申耀祖
作品介绍:在大车间使用管式炉处理了一天钢样之后,天色以黑。在取出一炉空冷试样放在耐火砖上冷却时,盛放着钢液的坩埚散发着光束,照亮了周围的黑暗。这仿佛一束科研之光,只要我们不放弃努力去做,前路就会充满光明。
33
33号:《喵小贝》
作者:王丹
作品介绍:摄影作品名称为《喵小贝》,寓意为北科大校园里这些可爱的校园猫咪们。在校园里通常看到这样一些温馨的场景,一群善良有爱且细心的同学们带着各式各样的猫粮、宠物专用餐具、甚至是爱心小窝等,用点滴善意去呵护这群可爱的北科美喵们,它们逐渐融入到我们的校园生活当中来,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34
34号:《学术前行》
作者:张博轩
作品介绍:在两双渴望的眼神的注目下,黑色的命令框跳出一段段洁白的代码。一行、两行……正如我们在科研道路不断前行的脚步,一步步逼近我们渴求的真理。
组图作品
35
35号:《科研之路》
作者:邓道明
作品介绍:
图1.求索高塔:取景自诚德不锈钢厂内两座高耸如云的烟筒,在仰望的瞬间让我不禁联想起科研道路上的那种勇攀高峰,不断求索的精神,也鼓舞了自己对于科研的执着追求。
图2.炙热之光:取景自钢卷卷曲时的实景,在灯光暗淡的厂区内部,只有炙热的钢卷散发着耀眼的红光,这象征着在漫漫的科研路中,工研人内心的炽热,对于科研的坚持,耀眼而明亮。
图3.洁白如玉:取景自钢卷成品库的一个经过酸洗工艺后的钢卷,卷曲面整齐干净,在钢厂的环境中显得非常醒目。科研中我们的科研成果也应该经得起考验,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纯洁。
图4.晚霞余晖:取景自从钢厂下班后天空中的晚霞和云彩,科研之路本来艰辛,但是经历过波折和辛苦,四周的美景仿佛都在对科研人进行鼓励,而且也也要有发现美的眼睛。
36
36号:《细节》
作者:史佳新
作品介绍:
图1.工研关怀:该作品拍摄于研究生入学报到时,仅仅是研究生报道领取材料的一小部分,却无时无刻体现出工研院对于新入学的研究生的关怀,每一个研究生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礼物。
图2.1mm和1nm的距离:在使用扫描电镜拍摄微观形貌的时候,都会经历该步骤,该步骤是调整式样工作距离的一个重要步骤。此照片显示的是宏观观察电镜工作的图片,可以看到放在电镜腔体里的式样,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去观察到nm级尺度的微观形貌,扫描电镜有助于我们不断的去了解nm级以上的微观世界。
37
37号:《钢铁的重生》
作者:朱硕灿
作品介绍:
图1.涅槃重生
图2.重生炎渊
图3.钢铁巨人
本作品我命名为“钢铁的重生”,它包含4张照片,它们是在今年七月我们控制梯队去江苏泰州戴南镇进行科技服务,在江苏申源钢铁公司参观时候拍摄的。
我用手机镜头记录了回收的废旧的钢铁从融化蜕变的过程,包括废钢的融化以及加热炉旁站着的钢铁工人的照片。
其中废旧钢铁融化的照片,我命名为“涅盘重生”;加热炉旁的工人的照片我命名为“钢铁巨人”;加热炉的照片我命名为“重生炎渊”。
这组照片表明江苏申源钢铁公司既响应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号召,也反映出我国钢铁工人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的工匠精神,同时还反应了我国炼钢的“硬实力”。
38
38号:《生活的润色》
作者:满增强
作品介绍:
图1.窗外美景
图2.食堂美食
窗外美景是一天好心情的开始,食堂美食是每天肚子嘀咕时的期待。
39
39号:《我一直在等你》
作者:靳光胤
作品介绍:
图1.映入眼帘,是我需要仰视的实验楼,或许在这里我需要度过两三年,而它不知道在这里等了我多久。
图2.走进门,便看到了这个汽车外壳,代表着我们研究院的成果。我们要更加的努力超越以往,奔向未来。
图3.敞亮的会议室,会不会让你眼界突然提升了不少呢!不要紧张,它属于你,属于我,属于大家。
图4.先进的实验设备,增加了我们去发现、去创新的可能。不要吝啬去找它们交流。
图5.这里会有一个属于你的小天地,是哪片天地属于你呢?这里你会读过很长的时间,要不要和其他天地的主人友好相处呢?
图6.想要一个属于你们几个人的研讨室?那么,满足你!木质地板,高清电视,落地窗……是不是没心思研讨了?
图7.南偏西45°视角:疲劳的时候,或许你需要来这里,手捧咖啡,向远处眺望。
40
40号:《柳钢·拨云见日》
作者:王超超
作品介绍:
图1.前往柳钢的飞机上耀眼的朝阳;
图2.柳钢冷轧厂外小道上的夕阳以及;
图3.回程的列车看到的壮观的云。
41
41号:《密码锁》
作者:武玉娟
作品介绍:
此作品是对于我大学期间一次课程设计中一个设计作品的拍摄照片,本设计是基于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密码锁设计。在本次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设计中,将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配合相应的电路和软件程序,实现密码的输入和修改、信息的显示、键盘的锁定、系统报警、开锁和闭锁等功能。在设计中,利用识别密码是否正确来开锁或报警,通过串行存储器AT24C02来实现密码的修改和存储。本次设计的密码锁具有安全性高、功耗低、操作简单等优点。
图1.密码锁:第一张图为密码锁的实物图,在不工作状态,密码锁显示屏不会有任何显示,红灯和绿灯也不会亮。
图2.错误密码:第二张图为密码锁密码输入错误的工作状态,显示屏显示unlockfailed!,红灯亮并且伴随着刺耳的报警声。
图3.正确密码:第三张图为密码锁密码输入正确的工作状态,显示屏显示unlocksucceed!,绿灯亮并且伴随着悦耳的开锁声。
42
42号:《改变》
作者:杨欢
作品介绍:
图1.改变:图一拍摄于北京科技大学实验室,认识五年多的好朋友,见过的的是吃饭逛街看电影美美的样子,没见过的是拿着电钻磨样品的彪悍样子。
图2.改变:图二拍摄于钢厂生产线上,相比第一次轧钢时瑟瑟发抖恨不得躲到十米开外的自己,现在可以淡定的扛起测温枪、顶着铺面的热浪测量、记录数据。
面对科研,秒变女汉子。
43
43号:《那些年,你的科研》
作者:王玉娇
作品介绍:
那些年的科研生涯,从懵懵懂懂到游刃有余。来时一无所知,知时咫尺天涯。每一个实验,每一场讲座,每一次动脑,每一滴汗水,都是我们的研究生生涯啊。
1#第一次做实验,惊喜又忐忑。
2#晚上一个人在大车间烧炉子,暖红色的炉光,静谧、舒心。
3#工程技术名家讲坛,听院士讲自己的科研生涯,误打误撞开始,稀里糊涂成名,玩笑背后的坚持你看得见吗?
4#烈日炎炎,师兄们搬运的材料,浸湿的短袖T恤,是我们的青春吗?
5#师姐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是羡慕的时刻吧,结束了吗?不,只是开始!
44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44号:《梵高的星空》
作者:蔡钰
作品介绍:
图1.激光共聚显微镜下的原始组织(X):是轧制态的石墨烯/铝复合材料经电解抛光后在激光共聚显微镜下的金相组织。其中轧制流线明暗交替、婉转迂回恰如九天银河,不禁让人想起了梵高。
图2.处理后的彩图:图的色彩修饰夸张,生动地描绘了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整个画面被一股汹涌、动荡的蓝绿色激流所吞噬,旋转、躁动、卷曲的星云使夜空变得异常活跃,像极了梵·高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疯狂的幻觉世界。
45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45号:《流转的时光此刻不褪色》
作者:曹云飞
作品介绍:
图1.四时之美:每天的科研之路由欣赏过这秀色可餐的美景开始。四季依次变换,万物生长凋零,我的科研之路也走过了一年。
图2.希望之光:第一次近距离感受着高温,由火热的内心放出的光,是如此的耀眼。高温之下,同样带着我们内心对实验结果的期待和希望。
46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46号:《热爱科研的小伙伴们》
作者:樊晓东
作品介绍:
图1.王伟师兄、李飞飞、李博观察试验结果:实验室王伟师兄、李飞飞以及李博正在观察已经运行了好几个小时的自动调参寻找最优精度算法的试验结果。
图2.李博正在查验课题代码:李博同学正在查看已经编写好了的算法代码。
47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47号:《科技服务之剪影》
作者:于梦丽
作品介绍:
图1.与厂长交流生产工艺
图2.参观钢厂生产一线
图3.看老师傅生产操作
这三张照片都是我们在科技服务期间在江苏省兴化市拍的,记录着我们科技服务期间参观学习的场景。图一记录大家参观企业是认真听讲解,与企业交流的场景,图二是大家参观东源特钢,参观生产一线时的抓拍,图三是大家认真观看老师傅的工艺操作。
这三张照片不仅仅记录着科技服务的场景,这更是体现了控制梯队不断学习,立志用所学改进企业工艺的决心。
1
END
1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
当然没有!
我要拉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