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观蒙斋主人知乎live所讲内容,赵田芳整理)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本场live。我个人的科研原则为:第一,宁可不做科研,也不做没有价值的科研;第二,宁可不发论文,也不凑数发论文;第三,宁可不讲话,也不讲不负责任的话。目前本人担任多个期刊的匿名评审人,发表论文十多篇。我访谈了多位管理学知名学者和新锐学者,我把他们关于投稿和审稿的经验和看法与我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整合在一起,通过这场live与您分享。
发表论文的目的在于与同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了保证发表论文的质量,就需要对论文进行评审,审稿人最大的意义在于帮助作者提升论文质量,完成理论的社会构建过程。不可否认,由于各种原因,发表论文的目的成了多元的,审稿人的目的也成了多元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提高论文录用率?有哪些原则需要遵守?有哪些错误需要避免?有哪有技巧可以提供帮助呢?本场live为您揭秘。
大家都知道,对于在高校的教师和在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来说,现在发论文已经成为了一个硬性的指标。不仅我们可以说能够表现出来一个工作者的科研水平,而且也和科研工作者的收入是挂钩的。所以说,论文对于在高效工作和在科研机构工作的人来说非常重要。除此之外,现在有些高校对于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毕业有要求。要求硕士研究生毕业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博士研究生要毕业肯定也要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才可以毕业。
对在高校的教师和研究生而言,发论文就成了一种硬性的指标,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比如,有一些不太好的期刊它收一些费用就可以发表论文,还有一些中介机构来代写、代发论文。我可以实话告诉大家,今天我现在收到的骚扰电话当中,这种电话是最多的,非常讨厌也不知道谁把我的电话泄露给了这些中介机构,每天都有电话打过来说,有没有申请专利、有没有要发表论文、代写论文的,我对之非常讨厌、讨厌至极。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不光彩的现象是:我们在学术圈有一些论文,它靠的是抄来抄去。虽然说现在有了各种检索系统来检查重复率,但是,重复率是可以检查出来的,论文的思想是很难检查出来的。这样的话就导致一些不太好打论文数量非常多,反而真正有一些真知灼见、有了学术研究成果的作者很难把自己的论文发表出来。于是,我就准备了这场live。在这场live当中,我主要讲:从过国内管理类论文的投稿和审稿两个角度,给大家分享一下:投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审稿人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审稿。目的只有一个:帮助我们大家提高论文投稿之后的采用率。
我很清楚对于这样一个题目,我肯定不是最适合来对这个题目进行分享的人。因为,我还是一个年轻的老师,智力还很浅薄,谈不上有什么学术造诣。但是,我觉得我是最愿意给大家分享这方面的注意事项和心得的人。我自己从事管理学工作已经有5年了。在此之前,博士读了5年,硕士读了2年。前前后后算起来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这是我在管理学这条路上所走的长度。除此之外,我现在担任好几家期刊的匿名评审人,经过我手审核过的论文现在少说也应该有几百篇了。所以说,在审稿方面,至少有一些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了。我谈不上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也谈不上给大家指点迷津。只是把我自己的一些东西给大家进行一个分享。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仅此而已。
本场live,我想从3个角度与大家进行分享。第一,从投稿角度和大家分享,投稿之前、投稿过程和投稿之后,我们的注意事项。审稿篇,我想从审稿人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一下,作为审稿人的主要从哪些方面对论文进行评审。最后,展望篇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未来中国管理学研究的一个展望,以及我会分享我认为未来什么样的论文会受到杂志编辑和评审人的欢迎。
(一)投稿篇
我们写出来的论文能不能发表,至少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稿件本身的质量;二是所投的期刊。有时候我们写了高质量的文章,但是由于所投期刊是与文章内容并不相符,或者风格迥异,这样会导致我们的稿件被拒。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写出来了高质量的论文,但是由于选择投稿的期刊不当而导致拒稿。所以,想与大家谈一谈如何选择期刊进行投稿。
1.如何选择期刊进行投稿?
我们要对期刊进行选择,首先就要了解目前国内的管理学期刊。按照教育部目前的学科划分目录,管理学分为3个大的一级学科,第一个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这个学科下面有一些非常好的管理学期刊,如《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学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等,这都是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这个一级学科下的、好的管理学期刊。第二个大的一级学科是工商管理,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面也有一些非常好的管理学期刊,如《南开管理评论》、《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等。第三个是公共管理,这个学科下呈现的优秀期刊并不像前两个那样多,但也有些期刊值得我们白癜风可以医治吗国内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