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推广研究
邹玉兰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科研成果应用推广的现状,剖析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加强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应转变意识、营造氛围,成立专门机构,深化校内制度改革等关措施,以期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成果;应用转化推广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02--03
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而且是研究和发展高新技术的园地。只有持续加强科研工作,高校才能发挥源头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推广是科研工作的主要环节,只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科研效益和潜在生产力,才能发挥应用价值,达到科研推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一、高职院校科研成果应用推广现状
高职院校培育目标直接面向产业一线,以学生获得实际工作技能为核心。高职院校需要以科研牵引教育教学改革,通过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达到教学理念、方法、技术乃至教师自身水平的革新,从而实现内涵式发展。由于专业特点、教师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方向等缘故,高职院校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对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反思、开发、探索等,形成了大量的教学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反哺教育教学,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成效。
然而,高职院校长期以来的科研管理制度、成果激励机制等,偏重于对成果质与量的硬指标追求,对于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等软指标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一些高质量的、成熟的、前沿的科研成果没有及时有效地得到应用推广,产生的影响有限。长期下来,难免造成科研成果面世即终止、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两张皮”相脱节的问题。
近几年,各级政府部门针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陆续出台了多项规定,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为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构建了有利的制度保障和政策环境。比如,国务院年印发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年印发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又如,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府办〔〕58号),明确了高校科研人员在粤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转让的收益分配等具体措施。这些政策法规,为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制度保障。
目前,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科研成果作者直接进行成果应用推广。科研成果作者将自己研究的实用成果面向企业、社会等需求方进行宣传、交流和推广。有些项目是校企合作项目,所产生、开发的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直接投入企业等需求方的生产使用中。
这种方式的应用推广具有主动、高效等特点,但也会因不同的研究内容、不同性质的成果、不同的作者而有所不同。有些作者有将成果尽快投入使用产生实用价值的想法,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宣传。有些作者觉得成果一旦公开出版或发表、授权就好了,不关心是否能应用推广。此外,还有些成果是职务成果,应用推广是成果所有人的权力和职责,作者不便插手。
二是由学校成立专门机构进行成果推广。由高职院校的专门机构负责对科研成果进行宣传介绍,与企业等需求方进行洽谈、合作,进而将成果应用推广出去。这种应用推广方式,学校能统一管理掌控、协调组织推进、提供相关条件保障、整合校内优势与资源等。其优势在于将成果应用推广从个人行为上升到了集体行为,增加了可信度和公信力。需要引起注意的还有风险问题,科研成果推广机构代表着高职院校,签订成果应用推广合同万一产生纠纷,学校就会卷入纠纷甚至是诉讼当中。
三是委托市场中介机构进行成果应用推广。市场中介机构接受高职院校的委托,结合企业等的市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科研成果推广,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双方各取所需,中介收取中间服务费,达到三方合作、利益共享。中介机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市场化优势,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能有效解决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难题。因而,这种方式相对于上两种方式更为快速、专业。但是,这种方式要走向稳定长效,还需要规范中介机构的市场化经营,并且还要形成一套完善的社会监督与法律保障机制,使高职院校、企业、中介机构三方的责任、权利、义务都是明晰且可实现的。
二、高职院校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经笔者对所在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得以应用推广的成果,一是基于实际需要、为解决现实需求而研究产生的应用研究类科研成果,属于“订单式”的研究。二是基于工作、实践的总结反思、提炼升华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水平和前瞻性认识的基础研究类成果,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普适性,也能得到较好地推广应用。
概括地说,高职院校科研成果难以应用推广,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认识不到位,导致成果闲置
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受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外部因素影响,一味追求论文发表、项目立项、著作出版、作品获奖等,忽略了成果形成后的应用、推广工作。通常,科研项目经历“申报—立项—开题—研究—结项”的过程后进入“材料整理归档”这个环节,就意味着科研项目整个过程的结束。对研究产生的思想成果,有些可能通过著作出版、论文刊发等转化成有载体的成果,有些可能作为新的选题,但由于推广应用的认识不到位,导致高职院校科研成果与实际需要相脱离,应用推广兴趣不大。
(二)校内管理机制不完善,教师积极性不高
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管理机制,激励、考核、收入分配、科研成果管理制度不健全,如何激励教师将成果予以应用转化推广,形成的收益如何分成,如何考核应用推广的程度、效益等等都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由于缺乏制度的引导、督促、激励、规范,一些教师将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视作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三)支撑条件有限,应用推广受限
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无不涉及成本、风险等因素。多数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有限,在科研方面的经费、人力、设施等投入也是有限的。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推广。
这些主客观因素导致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在教师用于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优评奖后被束之高阁,科研成果的积压造成学术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着教育科研生产力的发挥。
三、加强高职院校科研成果应用推广的建议
依据国家、地方的最新政策导向,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加强高职院校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转变意识,营造氛围
只有转变意识,营造氛围,才能使科研成果应用推广有个良好的开端。首先,通过树立科研工作标兵,宣传科技推广先进个人,引导高职院校科研人员沈阳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的最好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