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积淀,愈久弥新。-,医院走过59载春华秋实。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医疗为一体医院。让我们开启一场时光的旅行,回首曾经走过的路,领略医院发展进程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医院拥有耳鼻喉科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急诊医学科、老年病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培育项目:中医科。是全省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最多的单位。
普外科一、创建起步
年山医院成立,由李士骏教授(师从我国外科泰斗裘法祖院士)等多名外科医师医院调至山医一院,负责筹建外科(包含普通外科、骨科、烧伤整形科、胸科、神经外科及泌尿外科六个专业组)。
由李士骏担任外科主任兼管普通外科专业工作,梁桂山任副主任、曲克任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普通外科专业组病房设在住院楼南侧二层,开设床位49张。老一辈外科人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为我院外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士骏教授
开诊当年,徐秉正教授主持完成山西省首例甲状腺手术。李士骏教授在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胰腺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血管外科等方面开展多项工作,编写了普外手术的术前、术后处理规范手册。我省普外专业几乎所有的大型手术均由李士骏教授率先开展。
年医院实行“大合大并、内外科合流”,即以人体系统划分科室,普外专业与消化内科合并,李灵飞、徐大毅任业务主任,张志德任支部书记。年3月,大外科重新独立,恢复原有各专业学组,李士骏教授任外科主任并主管普外工作。
二、稳步发展
年,大外科分科,普通外科正式成立。赵秉化任科主任,牛树凯任支部书记,开设病床56张。
独立建科,使普外科专业发展更加全面迅速。先后完成山西省首例胆道镜取石,在国内首先开展脾组织自体移植术;完成各种保留脾脏手术,门脉高压症的各种分流手术与各种断流手术,全小肠加右半结肠切除术(病人靠全胃肠外营养生存)等多种手术;开展肠外营养、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以及静脉营养液配置工作。护理工作开展无陪护管理,被山西省卫生厅评为“省级模范病房”。
年李正中任科主任,鲍民生、任智任副主任,畅任伟任支部书记。普外科病床增加至76张。构建了普外科老中青三代人才梯队。使普外科医疗、教学、科研相辅相成,得到了快速而全面的发展。
三、承志创新
跨入二十一世纪,普外科迎来发展新篇章。年独立完成省内首例临床肝移植。同年12月成立超净化层流静脉营养配置室。以肝脏移植、外科营养、微创技术、血管外科为发展方向,制定科室十年发展规划。
年赵浩亮任科主任,赵瑛、陈筠、刘建生任副主任,杨高潮任支部书记。年徐钧任副主任。同年普外科被山西省教委确立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年3月普外科病区搬迁至1号住院楼五层、六层,开设病床90张,划分为肝胆、血管、胃肠、肛肠、器官移植、腺体外科六个专业组。年原扶贫病房改为普外科四病区,主要收治腺体、血管病人,病房增加床位至张。
四、继往开来
年,医院对普外科进行规划调整,划分为腺体外科、血管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四个亚专科。郭建昇担任普外科主任,刘建生担任外科教研室主任,王世明任外科实验室主任,贾红燕、常进军任普外科党支部副书记,贾红燕主持工作。赵瑛、闫军、张志坚、马艳波任普外科副主任。
经过近10年余的努力,普外科已经将20余种传统手术转为微创外科治疗,如胃肠外科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胃小肠间质瘤切除术、十二指肠间质瘤切除等多种手术;肝胆外科的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胰岛素细胞瘤切除、肝叶切除、脾切除、肝脓肿开创引流等。特别是腹腔镜下十二指肠间质瘤切除术为国内首创,腹腔镜下食道裂孔疝修补术是在省内率先开展,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目前我省仅有山医大一院普外科能够完成此项手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全省治疗例数最多,形成完善的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的技术。成为全省腹腔镜手术种类最多、难度最高、治疗效果最好的医疗单位。
年获准成为卫计委内镜于微创医学普通外科培训基地。多学科协作开展实施腹腔镜下胃转流术(GBP)治疗2型糖尿病与腹腔镜下肝癌手术。年完成山西省首例3D腹腔镜手术。血管外科业务发展取得突破,陆续开展多项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动静脉内瘘手术,对动脉硬化闭塞症、布加氏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开展诊疗工作。
年普外科被国家卫计委评为全国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崭新的外科技术革命中再次确立山西省领先的学术地位。普外科在老一辈令人自豪的历史中又迎来了自己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郭建昇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医院普外科主任,医院普外科胃肠病区主任。卫生部内镜与微创医学培训基地主任,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主任,山西省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山西省医学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科学普及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中青年名医。
腔镜微创手术、多学科合作模式下(MDT)、快速康复外科(FTS),安全无痛病房,成为普外科发展建设的四大支柱。四个亚专科的带头人或后备学科带头人有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学组委员1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1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胆道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医师协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1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1人,山西省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山西省医学会肠内肠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
科室拥有3D腹腔镜系统、IQQA三维影像解读分析系统、高频电外科手术系统、高性能便携式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带腹腔镜探头)、胆道镜、十二指肠镜、麦默通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前哨淋巴结诊断仪、无创周围血管检查仪等先进诊疗设备。
普外科目前开放病床张,拥有医护人员名,其中医生47人,护士73人。高级职称19人,硕士生导师12人,拥有山西省名医1人,山西省优秀专家1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1人,博士后1人,博士学位7人(留美博士1人),在读博士4人,自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迄今,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余人。
目前在科研方面,普外科有山西省学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高校领军人才3人,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92篇在国家一级杂志上刊登,SCI收录论文18篇,其中影响因子≥5分的6篇,累计承担科研项目60多项,科研经费累计达余万元,其中包括国家卫生部项目一项。现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院校级项目10项。获得国家级专利3项,主编及参编著作15部。主办省级学术会议10余次,自年被确定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以来,已成功举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普通外科建设项目微创外科技术培训班五期。自年以来获得科研成果16项,其中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西省高校科技进步奖1项,山西省医药卫生引进新技术二等奖2项,山西省科技进步理论二等奖2项,山西省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2项,山西医药卫生科技著作二等奖1项,省科技成果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2项,达国内领先水平1项。自年开始培养硕士生,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迄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近百名。其中二十余人攻读博士学位,十余人赴国外研修。
不懈的奋斗是一个艰辛而美丽的过程。昔日,默默耕耘;今朝,硕果累累。医院普外科全体医护人员正以“携手共进,臻于至善”为奋斗目标,为人民的健康忠诚服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