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威伟,中共预备党员,来自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级四班。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居年级第三,连续三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同时取得“三好学生”、“五好学生标兵”及“优秀团员”等称号,参加各项科创竞赛获得国家级四项、省级两项奖励,担任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项,参与省级课题研究一项。现以综合排名第二的成绩保送至华东政法大学。
慢慢相遇,永怀热爱
袁威伟高中阶段对法学专业接触较少,法学是他最后的选择,所以当他得知被法学专业录取时有些迷茫无措,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他慢慢对法学有了兴趣。在他看来,法学并不只是单纯的背诵法律条文,其实更是一种解释和判断,并且这一学科相较于其他人文社科来说,有着哲学的思维逻辑和探索空间、历史的延续、文学语言的深邃等特点,慢慢接触之后发现它值得去深究、探索。现在他感到能被法学专业录取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对法学的态度就是简单的热爱并且愿意为之努力。
在大四研究生复试申请通过的众多大学中,他选择了华东政法大学作为自己接下来的奋斗之地。对于未来,他心怀期待,他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可以继续探索,顺利考取博士学位,继续学习深造,在法学充满奥秘和惊喜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对于专业的态度他说到:“永远不要轻易丧失对本专业的兴趣,其实人文社科是很有趣的,学会扩大自己的学科视野,慢慢喜欢吧!”
独一无二,做好自己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计划才会有更好的脚踏实地不断前行。袁威伟一直认为要有自己的计划,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他的自律就很有自己的特色。他大一期间因为有早读一般起床较早,之后除了周末休息,一般都按照大一的作息。他谈到其实这种作息并不是刻意的,只是慢慢习惯了。他平常都会去图书馆或者教室学习、看书、准备比赛、办公室值班等。学习时就会将手机放在包里,做到真正的沉浸式的学习。周末一般都会到海边走一走,休息调整。所以他一直劳逸结合,无论是学习、工作、娱乐都有自己的规划和安排,从来不是亦步亦趋的跟随他人。
相较于现在大多数人喜欢刷的抖音和微博,袁威伟更喜欢看纪录片、政治类的社会热点分析。他认为对于一些事件自己可能看到的只是表面,但是背后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发掘。他最喜欢的一个纪录片是《中国市长》,它真实记录了山西市长为大同城市转型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
袁威伟不仅随和谦逊真实,并且拥有淡然的处事风格,他很喜欢“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这句话,他经常说“尽人事、听天命”,只要自己将事情做到最好了,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不会过分苛责自己。